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禹贡(禹贡)  拼音:yǔ gòng
《书经》夏书的篇名。载山川道里之远近及物产之所宜。
《漢語大詞典》:分地
亦作“ 分墬 ”。
(1).分封土地。《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晋文侯 问政於 舅犯 。 舅犯 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2).分割土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二 晋 不战而分地,不耕而穫之。”
(3).遍地;随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中天起浪,分地泻波。” 宋翁卷 《晓对》诗:“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4).谓区分土质所宜,种植五谷。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飭农分地,人粒惟始。” 唐 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分地依 后稷 ,用天信 重黎 。” 赵殿成 笺注:“ 后稷 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穀,以用养民。”
(5).分防之地。 宋 岳珂 《桯史》附录《吁天辨诬通叙》:“ 淮西俊 之分地, 赵鼎 命之,怯敌不行。迨先臣一战而捷, 俊 则耻之。”
(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萧队长 想知道屯子里人对头年分地的印象。”
亦作“ 分墬 ”。
(1).诸侯的封地。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 ﹞对曰:‘ 楚 兵且破, 信 ( 韩信 )、 越 ( 彭越 )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汉书·地理志下:“至 襄王 以 河内 赐 晋文公 ,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三年:“又封 三宝努 为 楚国公 ,以 常州路 为分地。”
(2).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分到的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耕种分地,向封建主缴纳地租或服劳役。
《漢語大詞典》:异宜(異宜)
谓所宜各不相同。礼记·王制:“民生其间者,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以实理宽急论辨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再抒鄙怀》诗:“所宗既不同,所得亦异宜。” 章炳麟 《文学说例》:“械器舆服,古今异宜,亦不得代。”
分類:所宜
《國語辭典》:分义(分義)  拼音:fèn yì
情分、亲情。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他是个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须有才智,外人行白打了犹当罪,可不俺关亲人绝分义。」也作「义分」。
《國語辭典》:土宜  拼音:tǔ yí
1.土地对于民居及生物的适宜性。《左传。文公六年》:「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
2.土产。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明禋年预教习车象》:「市井扑卖土木粉捏妆䌽小象儿,并纸画者,外郡人市去,为土宜遗送。」《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近日有个钦差内相谭稹,到浙西公干,所过州县,必要献上土宜。」
《漢語大詞典》:地宜
(1).谓土地之所宜。不同的土质适宜于不同生物的生长。管子·八观:“其耕之不深,芸之不谨,地宜不任,草田多秽……饥国之野也。”史记·夏本纪:“ 禹 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2).地理之所宜。指地理环境或条件。逸周书·大武:“四攻者:一攻天时,二攻地宜,三攻人德,四攻行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太湖》:“只求斩其茭芦,濬其淤积,相其地宜,顺其水性,修其堰洞,通其湍流而已矣。”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夫人之形色、体格,有出於人种,有出於地宜,有出於天时,有出於饮食、起居、宫室、运动,相错相合而后成。”
《國語辭典》:随便(隨便)  拼音:suí biàn
1.在性质、范围、数量等不加限制。《红楼梦》第五八回:「随便,有新茶,便供一钟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这是制强盗的刑具,你就随便施于良民,天理何存?良心安在?」
2.不拘束、不认真。如:「他工作的态度很随便,一点也不严谨。」
《漢語大詞典》:社树(社樹)
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乎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阮宣子 伐社树,有人止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周礼文: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漢語大詞典》:顺地(順地)
遵循地理之所宜。《汉书·宣帝纪》:“协寧百姓,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汉书·鼂错传》:“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动静上配天,下顺地,中得人。”参见“ 地宜 ”。
《漢語大詞典》:地宜
(1).谓土地之所宜。不同的土质适宜于不同生物的生长。管子·八观:“其耕之不深,芸之不谨,地宜不任,草田多秽……饥国之野也。”史记·夏本纪:“ 禹 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2).地理之所宜。指地理环境或条件。逸周书·大武:“四攻者:一攻天时,二攻地宜,三攻人德,四攻行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太湖》:“只求斩其茭芦,濬其淤积,相其地宜,顺其水性,修其堰洞,通其湍流而已矣。”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夫人之形色、体格,有出於人种,有出於地宜,有出於天时,有出於饮食、起居、宫室、运动,相错相合而后成。”
《漢語大詞典》:社鸣(社鳴)
古时乡里立社,种植其土所宜之木。古人认为社木发出声响预兆有变异。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夫 黄河 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右伏以 河 清社鸣,千载啟兴王之道;天长地久,万邦倾祝圣之心。”
《漢語大詞典》:土训(土訓)
古官名。负责向帝王陈报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周礼·地官·土训》:“土训掌道地图,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郑玄 笺:“道,説也。説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训,谓能训説土地善恶之势。” 孙诒让 正义:“土训者,此官与诵训并掌训説土地图志之事,故亦属司徒。”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序》:“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絶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以备土训之图。” 明 杨慎 《升庵经说·蛊瘴》:“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杂御史 赵湘 ,请依周礼置土训、诵训,纂録所经山川古迹风俗,以资宸览。”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蒙讽鼓諫之义。”
《漢語大詞典》:众宜(衆宜)
谓众人之所宜。庄子·天地:“方且应众宜。”庄子·外物:“官事果乎众宜。”《淮南子·本经训》:“斟酌万殊,帝薄众宜。” 高诱 注:“众,物;宜,适也。”
分類:众人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