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松堂
松林间房舍。 唐 郑谷 《喜秀上人相访》诗:“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唐 李中 《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诗:“絶顶松堂喜暂游,一宵玄论接 浮丘 。” 元 潘音 《友人夜宿》诗:“醉后松堂卧,涛声落枕间。”
分類:松林房舍
《漢語大詞典》:民舍
民家房舍。汉书·五行志上:“ 成帝 建始 三年夏,大水……坏官寺民舍八万三千餘所。”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三千餘人攻 博南 ,燔烧民舍。” 唐 严维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诗:“ 楚 地 巢 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鷺湖秋。”
分類:民家房舍
《漢語大詞典》:山舍
山中住宅;山中的房舍。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京产 请 瓛 至山舍讲书,倾资供待。” 唐 李商隐 《题李上謩壁》诗:“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 宋 梅尧臣 《送樊秀才归安州》诗:“闻声不得名,将投山舍宿。”
《漢語大詞典》:傍舍
(1).他人的房舍。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之二:“燕入非傍舍,鸥归祗故池。”
(2).指邻舍、邻居。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一:“术者望见之,大惊曰:‘此真贵人也!’ 起 笑曰:‘此吾傍舍 钱生 ,博徒尔。’”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唐 王洪义 贱时,求傍舍瓜不与。及为侍御史,乃腾言园有白兔,县为集众捕逐,畦蓏无遗。”
《漢語大詞典》:村墅
(1).乡村房舍。泛指村庄、乡村。 唐 祖咏 《渡淮河寄平一》诗:“天色混波涛,岸阴匝村墅。”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周礼云:‘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朱承议》:“ 南丰 朱 氏之祖 軾 ,字 器之 ,就馆於村墅,尝告归邑居。” 宋 张道洽 《咏梅》:“村墅苔为径,茅簷竹作篱。”
(2).村郊别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种彝叔 , 靖康 初以 保静 节鉞致仕,居 长安 村墅。”
《漢語大詞典》:庐井(廬井)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产 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汉书·王莽传中》:“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
(2).泛指房舍田园。 宋 司马光 《送刘观察和洛州》诗:“畛封连故 赵 ,庐井带清 漳 。” 明 何景明 《城南妇行》:“况復官军至,烧焚庐井荒。”
《漢語大詞典》:松斋(松齋)
指山林别墅或隐者房舍。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序:“嵐气入野,榛烟出谷。鱼潭竹岸,松斋药畹。”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 明 徐祯卿 《酬边太常于燕山见忆之作》诗:“独在山中宿,松斋清道心。”
《漢語大詞典》:竹所
在竹林中建造的房舍。喻幽静的住所。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下官 袁灿 ,字 景倩 ……常著‘妙德先生’以自况,不堪混俗,欲饮狂泉,为爱幽奇,直造竹所,今日閒居无事,不免举酒花前。”
《國語辭典》:籓篱(籓籬)  拼音:fān lí
范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既籓篱之已触,总桎梏而自甘。」也作「藩篱」。
《漢語大詞典》:深房
深邃的房舍。 唐 元稹 《过王十一馆居》诗之一:“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 宋 柳永 《减字木兰花》词:“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 明 唐顺之 《咨总督都御史胡》:“深房曲巷,险如设阱。”
分類:深邃房舍
《漢語大詞典》:祖居
(1).犹世居。世代居住。 元 施惠《幽闺记·抱恙离鸾》:“小子姓 翁 ,祖居 山东 。”《西游记》第二七回:“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九命奇冤》第十六回:“大凡内地村镇地方,所有人家都是祖居的。”《人民日报》1983.1.30:“祖居 厦门 的同志向我们介绍, 厦门 古称‘鹭岛’。”
(2).祖籍。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老夫姓 杜 ,名 如晦 ,字 克明 ,祖居 京兆 杜陵 人也。”《水浒传》第四一回:“这人姓 侯 名 健 ,祖居 洪都 人氏。”《李宗仁回忆录》第十二章:“ 陆荣廷 当政十年,只修了一条马路,自 南宁 通到他祖居的 武鸣 故乡。”
(3).祖传房舍。 宋 楼钥 《先兄严州行状》:“祖居遭 建炎 之燬,依外家以居。”《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想 长安 城南祖居,儘值上万银子。” 臧克家 《琐忆》五:“我的祖居就是你的 赵堂子胡同 ,离 赵家楼 只几十步。”
《漢語大詞典》:松房
周围植松的房舍。多指僧人居地。 唐 白居易 《正月十五夜东林寺学禅偶怀》诗:“花县当君行乐夜,松房是我坐禪时。” 唐 李涉 《岳阳别张祜》诗:“ 岳阳 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
《漢語大詞典》:野庐(野廬)
(1).指野庐氏。 晋 潘岳 《藉田赋》:“於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参见“ 野庐氏 ”。
(2).田野间房舍。 唐 韦应物 《晚归沣川》诗:“野庐不锄理,翳翳起荒烟。” 章炳麟 《訄书·封禅》:“古者,野庐几竟,宿息井树。”
分類:田野房舍
《國語辭典》:野庐氏(野廬氏)  拼音:yě lú shì
职官名。为周代主掌通达道路的官。《周礼。秋官。野庐氏》:「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
《漢語大詞典》:宫垣
(1).泛指房舍或其他建筑物的围墙。管子·八观:“宫垣不备,关闭不固,虽有良货,不能守也。”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宋史·礼志五:“社以石为主,形如鐘,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半。四面宫垣饰以方色,面各一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 赵襄子 被 智伯 围在 晋阳 的时候, 襄子 听 张孟谈 的话,拔宫垣的‘荻蒿楛楚’以为箭,但苦于没有箭头。”
(2).特指皇宫的围墙。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禁闥青交琐,宫垣紫界墙。”
《漢語大詞典》:寝堂(寢堂)
(1).帝王陵墓的正殿。太平广记卷三九六引 唐 无名氏《广古今五行记·刘曜》:“大霖雨,震 曜 ( 前赵 刘曜 )父墓门屋,大风飘散,发父寝堂于外垣五十餘步。”
(2).泛指房舍居室。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段成式》:“寺中弥勒殿, 齐公 寝堂也。” 明 唐顺之 《葛母传》:“已而从 容菴 徙於 扬 ,则又助 容菴 构新居。其经理视 凤阳 时尤勤,不踰时,而寝堂言言,遂如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