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巢(遺巢)
指劫后残剩的房舍。 唐 王昌龄 《失题》诗:“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分類:残剩房舍
《漢語大詞典》:宇室
房舍。借指家庭。 汉 焦赣 《易林·随之鼎》:“泉坑復平,宇室安寧,忧患解除,赖福长生。”
分類:房舍家庭
《漢語大詞典》:城编(城編)
指靠城边的房舍。墨子·备城门:“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编,唯勿烧。” 孙诒让 间诂:“此盖言先除附城室庐。”
分類:房舍
《漢語大詞典》:馆宅(館宅)
房舍。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馆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
分類:房舍
《国语辞典》:吉屋  拼音:jí wū
房舍的美称。多用于租售房屋的广告。如:「吉屋出租」、「吉屋廉让」。
《國語辭典》:根椽片瓦  拼音:gēn chuán piàn wǎ
一根椽,一片瓦。比喻家境清寒。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苦也啰!苦也啰!可怎生烧的来剩不下些根椽片瓦。」也作「片瓦根椽」。
分類:简陋房舍
《漢語大詞典》:寄宿舍
(1).由国家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职工或学生提供的公共宿舍。
(2).泛指离家在外临时居住的房舍。 徐特立 《与姜济寰先生书》:“寄宿舍距工厂约二三里,一日往返四次,费一小时馀。” 巴金 《神鬼人·人》:“我住在寄宿舍里。” 沙汀 《意外》:“一间简陋的寄宿舍小楼房,靠壁面对面安顿了两张床铺,中间当窗夹着一张方桌。”
《漢語大詞典》:无家(無家)
(1).没有妻室。《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朱熹 集传:“家,谓以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主》引 唐 卫準 逸句:“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咸丰六年》:“其无家者,雇土娼入帐,后以妒争,事闻於 向帅 。”
(2).没有房舍;没有家庭。 汉 班彪 《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唐 罗邺 《出都门》诗:“自觉无家似潮水,不知归处去还来。”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山村》之一:“与世浮沉真避世,将家飘荡似无家。”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他无家无倚,靠着我船上喫饭。”
《國語辭典》:精舍  拼音:jīng shè
1.学舍、书斋。《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包咸传》:「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颇拟庐岑结精舍,倘容桐濑登钓台。」
2.清静雅洁的房舍。汉。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3.寺院。因是精勤修行者所居,故称为「精舍」。明。钱谦益 客涂有怀吴中故人六首之二:「精舍翻经招净侣,晴窗斗墨趁閒身。」后泛指佛寺、道观。唐。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炉山诗:「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回顾金光洞主已失所在,遍视精舍迦蓝。」
4.精神止宿之处。《管子。内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
《國語辭典》:结庐(結廬)  拼音:jié lú
构结庐舍,建造房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唐。韦应物〈东郊〉诗:「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國語辭典》:学官(學官)  拼音:xué guān
1.掌管教化的官职或官学教师。如汉代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宋以后设置的提学、学政、教授、学正、教谕等。《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唐。张籍 书怀寄元郎中诗:「重作学官閒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2.学校的房舍,亦指学校。《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文翁》:「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國語辭典》:山房  拼音:shān fáng
1.山中的屋舍。《新唐书。卷一八○。列传。李德裕》:「又按属州非经祠者,毁千馀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无所廋蔽。」宋。刘克庄 木兰花慢。古人吾不见词:「君莫是、郑当时,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名动京师。」
2.山中的书室。《宋史。卷三四四。列传。李常》:「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
3.山中的寺院。唐。温庭筠 宿白盖峰寺寄僧诗:「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宋。苏轼〈宿临安净土寺〉诗:「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國語辭典》:僧房  拼音:sēng fáng
寺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不分乡村市井道院僧房,俱要走到,必有下落。」《红楼梦》第一回:「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
《漢語大詞典》:隔墙(隔牆)
亦作“ 隔墻 ”。
(1).犹隔壁。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隔墙吟诗把春心动,央烦 红娘 去请 张生 。”
(2).房舍、坑道中隔绝风、水、火、瓦斯等的墙。如:通风隔墙,防火隔墙。
(3).即指墙壁。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停翅小撷》:“然室内实闷塞不可居,余乃设床于隔墙之外。”
《漢語大詞典》:斋居(齋居)
(1).斋戒别居。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芙蓉阁:“时 世宗 斋居西宫,建设醮坛,勅大臣製青词一联,悬于坛门。”
(2).家居;闲居。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坐镇均劳逸,斋居养智恬。”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纷纷宾从厌粱肉,公也斋居饱饘粥。”
(3).家居的房舍;书房。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吾宗继之,以 颜氏 子得一之义,名其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