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门户(門戶)  拼音:mén hù
1.门。《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2.家庭的地位。《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红楼梦》第五一回:「宝玉道:『给他多少?』婆子道:『少了不好看,也得一两银子才是我们这门户的礼。』」
3.比喻出入必经的要地。如:「大沽口是平津的门户。」
4.比喻事物的机栝。《易经。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句下三国魏。韩康伯。注:「乾坤其易之门户。」《西游记》第二○回:「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5.派别、朋党。如:「门户之见」。
6.妓院。《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买良为娼,也是门户常事。」
7.武术上指架势。《水浒传》第九回:「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著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水浒传》第七四回:「当时燕青做一块儿蹲在右边。任原先在左边,立个门户。」
8.泛指门窗。《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國語辭典》:户版(戶版)  拼音:hù bǎn
户籍。《新唐书。卷一○六。卢承庆传》:「帝问历代户版,承庆叙夏、商至周、隋增损曲曲折,引据该详,帝嗟赏。」
分類:户籍户口
《國語辭典》:花户(花戶)  拼音:huā hù
1.登录户口。户曰「花户」,口曰「花名」,作为缴纳赋税的单位。《福惠全书。卷六。钱谷部。三连串票》:「串票者,纳粮花户执之以为据者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后来点拿花户,拿将出去,打顿板子。」
2.以种花、卖花为业者。
《漢語大詞典》:籍口
犹户口。新唐书·李翱传:“时州旱,遂疫,逋捐係路,亡籍口四万。”
分類:户口
《國語辭典》:上计(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计策。《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汉制,每届年终,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将全年人口、钱、粮、贼、狱讼等事项,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國語辭典》:户籍(戶籍)  拼音:hù jí
政府登记各户人数、职业、籍贯等的簿册。其中记载人民的姓名、出生别、出生年月日、本籍、行业职业、教育程度,及出生、死亡、结婚、离婚、收养、认领等事项。
《國語辭典》:八旗  拼音:bā qí
满清时户口的编制,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来区别,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类。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馀为下五旗。行军或行猎,则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馀为右翼。」
《国语辞典》:计簿(计簿)  拼音:jì bù
记录户口、赋税、收支等的簿籍。《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
《國語辭典》:大口  拼音:dà kǒu
1.大嘴。《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2.张大嘴巴。《红楼梦》第二○回:「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
《漢語大詞典》:司民
(1).古官名。掌管户口登记。《周礼·秋官·司民》:“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国语·周语上:“司民协孤终。” 韦昭 注:“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已上,皆书於版。”
(2).星名。周礼·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 郑玄 注:“司民,星名,谓轩辕角也。”
(3).管理百姓万民。书·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孔 传:“勿使汝主民之吏湎於酒。”墨子·天志中:“以临司民之善否。”
《漢語大詞典》:手实(手實)
唐 代民户户口和占有土地的实况记录。 唐 制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平时每年把人口及其所占田亩据实造册,再据此编成计帐,送州申报尚书省,作为全国户籍的底本。 长庆 四年, 元稹 在 同州 采取整顿赋税措施,令百姓自报,称“自通手实状”。 宋 吕惠卿 行手实法,时亦称“ 手实 ”。 宋 苏轼 《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手实之祸,下及鷄豚。” 宋 苏辙 《民赋叙》:“ 熙寧 中 吕惠卿 復建手实,抉私隐,崇告訐,以实贫富之等。”参阅新唐书·食货志一、 唐 元稹 《同州奏均田状》宋史·食货志上五
《國語辭典》:立户(立戶)  拼音:lì hù
1.在银行、邮局、金融机构等存款时开立户头的行为。
2.定居。如:「他准备在这里安家立户。」
《漢語大詞典》:土断(土斷)
东晋 、 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 西晋 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 东晋 哀帝 时, 桓温 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夏四月丁卯,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 。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宋书·武帝纪中:“及至大司马 桓温 ,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旧唐书·杨炎传:“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姦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於朝廷。”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閲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 胡三省 注:“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所在以土著为断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所谓土断,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为土著,民众向朝廷纳租税,服徭役,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
《漢語大詞典》:邑户
(1).封邑和户口。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褒赏元功,相国 萧何 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奉事不名,入殿不趋。”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 建武 二年,封 成武侯 ,邑户最大,租入倍宗室诸家。”
(2).封地上的田户。陈书·徐陵传:“ 太建 中,食 建昌 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 陵 亲戚有贫匱者,皆令取之。”
《漢語大詞典》:户邑
户口与县邑。 汉 代开始以户口或县邑为封建单位。史记·三王世家:“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后汉书·黄琼传:“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