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访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晋王徽之雪夜乘兴坐小船往剡溪访戴逵的胜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为拜访朋友的代称。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稽此相得。」
分類:访友
《國語辭典》:感戴  拼音:gǎn dài
感念他人的德惠而尊敬拥护。《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红楼梦》第六二回:「又难为两位姨娘受委屈,我们爷儿们感戴不尽。」
《國語辭典》:戴天  拼音:dài tiān
戴,顶著。戴天指立于天地间。常表示仇恨之深。《礼记。曲礼上》:「父之雠,弗与共戴天。」
《國語辭典》:不共戴天  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不愿与仇人共生世间。语本《礼记。曲礼上》:「父之雠,弗与共戴天。」比喻仇恨极深。《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凌统叩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雠岂容不报!』」《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父亲和他涉了讼,他买嘱知县,将我父亲断输了,这是我不共戴天之仇。」也作「不同日月」、「不共天地」。
《國語辭典》:戴星  拼音:dài xīng
1.头顶著星宿。比喻极早出门或极晚回家。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或时与舟人渔子,分潭并钓,俛仰极乐,戴星而归。」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2.早出晚归。语本《吕氏春秋。开春论。察贤》:「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后用以称誉能干的官吏。唐。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國語辭典》:戴笠  拼音:dài lì
1.语出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比喻身分微贱的朋友。唐。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诗序〉:「虽忘筌戴笠,兴交态于灵台。而搦管操觚,协神心于胜气。」
2.人名。(西元1897~1946)谱名春风,字雨农,浙江江山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财政部缉私署署长、战时货运管理局局长、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所长。驰骋军中,于情报侦察,屡建奇功。以飞机失事殉难,政府明令褒扬并公葬。
分類:斗笠清贫
《漢語大詞典》:戴笠乘车(戴笠乘車)
古代 越 地风俗淳朴,凡初与人交,即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即不以贵贱而使交情有所变易。见 晋 周处 《风土记》。后以“戴笠乘车”喻贫贱之交或贵贱相逢,不忘旧交。 清 许宝善 《集贤宾·友砚斋》套曲:“莽天涯似星云散,问何时更戴笠乘车?”
《漢語大詞典》:仰戴
敬仰感戴。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穹苍垂覆盖之私,所宜仰戴。”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臣敢不仰戴鸿慈,益图涓报。” 蒋光慈 《咆哮了的土地》四三:“这个叛逆不孝的 李杰 ,越发为一般农民所仰戴了。”
分類:敬仰感戴
《國語辭典》:翊戴  拼音:yì dài
拥戴、爱戴。《周书。卷一七。若干惠传》:「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唐。杜甫〈诸葛庙〉诗:「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也作「翼戴」。
《國語辭典》:爱戴(愛戴)  拼音:ài dài
敬爱、拥戴。《旧唐书。卷一九。懿宗本纪》:「洽三军爱戴之情,荷千里折冲之寄。」
《漢語大詞典》:戴胜(戴勝)
(1).戴玉琢之华胜。为古神话人物 西王母 的服饰。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髮戴胜。” 郭璞 注:“胜,玉胜也。” 郝懿行 笺疏:“ 郭 云‘玉胜’者,盖以玉为华胜也。”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覩 西王母 ,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
(2).借指 西王母 。文选·张衡〈思玄赋〉:“ 戴胜 愸其既欢兮,又誚余之行迟。” 李善 注:“ 戴胜 ,谓 西王母 也。”
(3).亦作“ 戴鵀 ”、“ 戴任 ”、“ 戴絍 ”。鸟名。状似雀,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故称。礼记·月令:“﹝季春之月﹞鳲鳩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尔雅·释鸟:“戴鵀。” 郭璞 注:“鵀即头上胜,今亦呼为戴胜。”吕氏春秋·季春:“戴任降于桑。” 高诱 注:“戴任,戴胜。”《淮南子·时则训》:“鸣鳩奋其翼,戴鵀降於桑。”《孝经援神契》:“戴絍下,蚕始生。” 唐 王建 《戴胜词》:“可怜白鷺满緑池,不如戴胜知天时。” 清 徐永宣 《缲丝行》:“戴胜飞鸣茧早成,繰车索索丝皓皓。”
《高级汉语词典》:欣戴
心悦诚服地拥戴
《國語辭典》:欣戴  拼音:xīn dài
心悦诚服的拥戴。《国语。周语上》:「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文选。张衡。东京赋》:「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分類:欣悦拥戴
《國語辭典》:负戴(負戴)  拼音:fù dài
背上负著东西,头上也顶著东西。比喻劳役之事。《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國語辭典》:戴白  拼音:dài bái
满头白发。形容人老。《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戴白之老,不见兵革。」后为老人的代称。宋。陆游 新凉书怀诗:「邻曲今年又有年,垂髫戴白各欣然。」
分類:白发老人
《国语辞典》:戴逵  拼音:dài kuí
人名。(约西元325~396)字安道,谯郡(今安徽宿县)人,后徙会稽之剡县(今浙江新昌)。为东晋雕塑家、画家、学者。善弹琴,人品很高,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尤善画宗教人物,兼擅山水风俗、畜兽等体。雕塑艺术上,相传曾为会稽山阴灵宝寺作木雕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时,隐于幕后,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三年始成。他为瓦棺寺所塑的五世佛,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壁画,狮子国(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在当时并称为「三绝」。著有《释疑论》、《与名僧慧远等辩论》。
《國語辭典》:戴德  拼音:dài dé
人名。(西元前48~33)字延君,生卒年不详,汉梁人。为西汉经学家,与其侄圣同受礼于后苍,戴德称大戴,戴圣称小戴。德删辑八十五篇,名《大戴礼》;圣又删为四十九篇,名《小戴礼》,即今之《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