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掩旗息鼓  拼音:yǎn qí xí gǔ
军队放倒军旗,停敲战鼓,肃静无哗,不露行踪。比喻事情中止,不再进行。《红楼梦》第六二回:「秦显家的听了,轰去魂魄,垂头丧气,登时掩旗息鼓,捲包而去。」《孽海花》第二三回:「又歇了一两天,就掩旗息鼓的回南奔丧去了。」也作「偃旗息鼓」。
《國語辭典》:偃旗息鼓  拼音:yǎn qí xí gǔ
军队放倒旌旗,停敲战鼓,肃静无声,不露行踪。《三国志。卷三六。蜀书。赵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后用以比喻事情中止,不再进行。《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个京察,简放道府出来,偏偏遇著匪乱,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也作「掩旗息鼓」、「偃旗卧鼓」、「卧鼓偃旗」、「卧旗息鼓」。
《国语辞典》:鼙鼓雷鸣(鼙鼓雷鸣)  拼音:pí gǔ léi míng
军中战鼓声频繁。借指战争气氛浓厚。如:「听战场鼙鼓雷鸣,看来又将有一番激战。」
《国语辞典》:旗鼓相望  拼音:qí gǔ xiāng wàng
军旗和战鼓前后相接。形容军队阵容壮观,声势浩大。《魏书。卷九五。临渭氐苻健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十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国语辞典》:卷旗息鼓  拼音:juǎn qí xí gǔ
捲起兵旗,停止敲打战鼓。比喻停止争战。清。孙郁《绣帏灯。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国语辞典》:金鼓雷鸣(金鼓雷鸣)  拼音:jīn gǔ léi míng
金钲和战鼓之声震耳欲聋。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如:「一时之间,金鼓雷鸣,只见两军缠斗,战得难分难解。」
《国语辞典》:金鼓连天(金鼓连天)  拼音:jīn gǔ lián tiān
金钲和战鼓之声响彻云霄。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七出:「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也作「金鼓喧天」。
《国语辞典》:金鼓齐鸣(金鼓齐鸣)  拼音:jīn gǔ qí míng
金钲和战鼓一齐响起。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水浒传》第一三回:「将台上传下将令,早把红旗招动。两边金鼓齐鸣。」《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门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国语辞典》:卧鼓偃旗(卧鼓偃旗)  拼音:wò gǔ yǎn qí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军队肃静,不暴露行踪。《周书。卷一八。王思政传》:「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也作「偃旗息鼓」。
《国语辞典》:卧旗息鼓(卧旗息鼓)  拼音:wò qí xí gǔ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军队肃静,不暴露行踪。《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也作「偃旗息鼓」。
《漢語大詞典》:鸣鼓吹角(鳴鼓吹角)
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余命诸将鸣鼓吹角,以致贼师。” 王浩元 《清宫十三朝》第二十回:“ 明 军见 清 军拦住去路,八个总兵官都带领本部兵马,鸣鼓吹角,直冲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