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汉 末、 三国 时来 华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谶 、 支亮 和 支谦 三人。 支谦 受业于 支亮 , 亮 受业于 支谶 。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陈师道 《别宝讲主》诗:“暂息三 支 论,重参二祖禪。”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 三国 时代 支纤 、 支亮 、 支谦 ,皆自 印度 来传教,时号‘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况,喻晓宗因。”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州 三段。”
《國語辭典》:有机合成(有機合成)  拼音:yǒu jī hé chéng
将天然的或简单的有机物经由各式各样的有机反应制成较为复杂且具功能性的有机物的过程。如由水杨酸和醋酸酐制成阿司匹灵、苯经硝化反应及还原反应制成苯胺。
《漢語大詞典》:共享税
在分税制下,为保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而按一定分成比例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其收入的税种。参见“分税制”。
《國語辭典》:酦酵(醱酵)  拼音:pò xiào
1.在新陈代谢中,某些生物本身或体内组织,在没有氧气的存在下,为了产生能量而进行的一种化学作用。通常都有酵素催化。
2.在食品工业中,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化反应过程。多用于制酒、豆类酦酵等。也作「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