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成本  拼音:chéng běn
1.制造及销售一种产品所需的费用。《儒林外史》第九回:「商人杨执中(即杨允),累年在店不守本分,嫖赌穿吃,侵用成本七百馀两,有误国课,恳恩追比云云。」
2.广东方言。指整本。如:「成本书都要考,范围太多了。」《九命奇冤》第二回:「据贵造而论,一生事业不少,一个大批说不尽许多,不如批个成本的好。」
《国语辞典》:平均成本  拼音:píng jūn chéng běn
将产品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一切费用,除以总产品的数量,即为「平均成本」。
《国语辞典》:社会成本(社会成本)  拼音:shè huì chéng běn
为进行社会或政府某项活动或计画,所付出公共利益的代价。如工商业促进社会繁荣,但其所造成危害健康的污染,须由整个社会承担,即是社会成本。
分类:社会政府
《国语辞典》:人工成本  拼音:rén gōng chéng běn
系构成成本的三大要素之一。包括生产、制造、修缮、包装、管理及供应劳务等,所需支付的一切人力报酬。
《国语辞典》:固定成本  拼音:gù dìng chéng běn
不随著产品的产量或某一作业活动的数量而变动的成本。相对于变动成本而言。如房租费用、借款利息、财产税等。
《国语辞典》:经济成本(经济成本)  拼音:jīng jì chéng běn
经济学所谓的成本,是指为了生产该财货,足以诱使生产因素愿意参加该一生产行列所必须的货币支出。
《国语辞典》:机会成本(机会成本)  拼音:jī huì chéng běn
经济学上指从事某种决策行为所须放弃的最大价值。如一位大学毕业生在诸多选择中选择了继续升学,其机会成本即为其馀选择中所可获得的最大利益。
《国语辞典》:间接成本(间接成本)  拼音:jiàn jiē chéng běn
非可直接或明确归属至某一成本标的之成本。如机器的折旧、厂房的维护等费用均属之。也称为「间接费用」。
《国语辞典》:成本效益分析  拼音:chéng běn xiào yì fēn xī
对一项投资或制度的各种可行方案,比较其所有预期效益及成本的折现值,以评估其优劣,由于效益与成本不尽能确定或测量,是此种方法的限制。
《国语辞典》:运输成本(运输成本)  拼音:yùn shū chéng běn
泛称商品在载运、输送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国语辞典》:成本会计(成本会计)  拼音:chéng běn kuài jì
将制造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耗费成本加以计算的一种实务或学科。
《漢語大詞典》:比较成本说
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于1817年建立。认为在资本和劳动不能在国际间转移的情况下,各国生产它们在成本上优势最大和劣势最小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则都能节省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