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0,分4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于戏
游戏
游戏
儿戏
戏马
于乎
嬉戏
戏剧
鱼戏
百戏
作戏
戏彩
戏弄
戏谑
戏言
《國語辭典》:于戏(於戲)  拼音:wū hū
感叹词。《礼记。大学》:「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于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也作「呜呼」。
《漢語大詞典》:游戏(遊戯)
见“ 游戏 ”。
分類:游戏
《國語辭典》:游戏(遊戲)  拼音:yóu xì
嬉笑娱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颢天之台。」《红楼梦》第五八回:「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國語辭典》:儿戏(兒戲)  拼音:ér xì
比喻轻率、不郑重。如孩童嬉戏一般。《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吾虽兵少,觑汝辈如儿戏耳。」也作「儿嬉」。
《漢語大詞典》:戏马(戲馬)
(1).驰马取乐。晋书·刘迈传:“ 玄 ( 桓玄 )曾於 仲堪 厅事前戏马,以矟拟 仲堪 。”宋书·傅弘之传:“ 弘之 於 姚泓 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
(2). 戏马台 的省称。 唐 孟郊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诗:“方知 戏马 会,永谢登龙宾。” 金 蔡伯坚 《大江东去》词:“千古 栗里 高情,雄豪割据, 戏马 空陈迹。”此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宴饮赋诗的 戏马台 。 唐 钱起 《江行无题》之四二:“ 曹园 旧尊酒, 戏马 忆周臺。”此指 江苏省 江都县 戏马台 。参见“ 戏马臺 ”。
《漢語大詞典》:戏马台(戲馬臺)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 。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 ,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高级汉语词典》:于乎(于戏)  拼音:wū hū
呜呼
《國語辭典》:嬉戏(嬉戲)  拼音:xī xì
游戏玩耍。《史记。卷二五。律书》:「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
《國語辭典》:戏剧(戲劇)  拼音:xì jù
1.透过演员将某种故事或某种情节,以动作、歌唱或对白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
2.儿戏、玩笑。唐。杜牧 西江怀古诗:「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宋。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诗:「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
《骈字类编》:鱼戏(鱼戏)
南北朝 丘迟 巢空初鸟飞,荇乱新鱼戏。
唐 卢照邻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其二 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唐 张说 清远江峡山寺 猿鸣知谷静,鱼戏辨江空。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禽惊格磔起,鱼戏噞喁繁。
唐 朱庆馀 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 蝶飞逢草住,鱼戏见人沉。
唐 陆龟蒙 相和歌辞 其一 江南曲 鱼戏莲叶间,参差隐叶扇。
《韵府拾遗 支韵》:古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國語辭典》:百戏(百戲)  拼音:bǎi xì
1.古代对各种戏、乐的概称。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而南北朝以后,则义同于散乐。参见「散乐」条。
2.泛指各种杂技的表演。唐。刘晏咏王大娘戴竿〉诗:「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干妙入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一日,赵琮又到长安赴试去了,家里撞著迎春日子,军中高会,百戏试呈。」
《國語辭典》:作戏(作戲)  拼音:zuò xì
1.玩耍、玩游戏。《红楼梦》第五三回:「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或者同宝玉、宝琴、钗、黛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
2.开玩笑。《西游记》第一○回:「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红楼梦》第六二回:「宝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宝钗作戏。」
《漢語大詞典》:戏彩(戲彩)
亦作“ 戏綵 ”。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元 郭钰 《赠彭将军》诗:“座上衣冠戏綵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
《國語辭典》:戏弄(戲弄)  拼音:xì nòng
愚弄他人,藉以取笑。《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公沙穆传》:「自为儿童不好戏弄,长习《韩诗》、《公羊春秋》,尤锐思河洛推步之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也不肚里想一想,敢来唐突,戏弄吾家。」也作「戏耍」。
《國語辭典》:戏谑(戲謔)  拼音:xì nüè
开玩笑。《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想著起初,只是一时拾得掷瓦,做此戏谑之事。」
《國語辭典》:戏言(戲言)  拼音:xì yán
开玩笑的话。《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红楼梦》第七二回:「司棋因从小儿和他姑表兄弟在一处顽笑起住时,小儿戏言,便都订下将来不娶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