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0,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戏具
戏乐
戏嬉
象戏
赫戏
鸥戏
戏耍
戏台
双戏
优戏
好戏
朝戏
马戏
影戏
谐戏
《國語辭典》:戏具(戲具)  拼音:xì jù
1.泛指赌具或种种游戏的用具。《三国志。卷六四。吴书。孙綝传》:「败坏藏中矛戟五千馀枚,以作戏具。」
2.演戏的道具。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漢語大詞典》:戏乐(戲樂)
娱乐。管子·四称:“驰骋无度,戏乐笑语。”后汉书·五行志一:“﹝ 灵帝 ﹞行至舍,采女下酒食,因共饮食,以为戏乐。”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 魏 兵一见丁壮人就杀,刺婴儿在长矛上,舞矛以为戏乐。”
分類:戏乐娱乐
《漢語大詞典》:戏嬉(戲嬉)
游戏,玩耍。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所叙登塔取雏,此乡里小儿女戏嬉之事。” 季冠武 《蚕豆早熟》:“ 袁光 并不生气,有时还和孩子们去追逐戏嬉呢。”
分類:游戏玩耍
《國語辭典》:象戏(象戲)  拼音:xiàng xì
一种棋戏。参见「象棋」条。
分類:下象象棋
《國語辭典》:赫戏(赫戲)  拼音:hè xì
光明盛大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也作「赫羲」。
《骈字类编》:鸥戏(鸥戏)
唐 杜甫 长吟 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唐 杜甫 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韵府拾遗 寘韵》:杜甫诗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國語辭典》:戏耍(戲耍)  拼音:xì shuǎ
1.愚弄他人,藉以取笑。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二八出:「堪笑咱,说的来如戏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尽有一时间偶然戏耍之事,取笑的话,后边照应将来,却像个谶语响卜,一毫不差。」也作「戏弄」。
2.玩耍。《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
《國語辭典》:戏台(戲臺)  拼音:xì tái
供戏剧演出的舞台。《儒林外史》第四回:「来到南海县前一个关帝庙前戏台底下,和尚同妇人拴做一处。」《红楼梦》第一一回:「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著呢。」
《骈字类编》:双戏(双戏)
金史仪卫志椅用金镀银圈双戏麒麟椅背红绒绦结殿庭与宴𧝋用绣罗间金盘凤 刘复出东城诗双戏水中凫和鸣自翱翔双徐照詶赠徐玑诗每到齐门敲始应池禽 戏动清波
《漢語大詞典》:优戏(優戲)
(1).古代指乐舞或以戏谑为主的杂戏。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置酒出家妓,作优戏以见待。”
(2).泛指戏曲。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王上舍》:“三友登山棚,玩优戏。”
(3).指表演乐舞或杂戏。新唐书·杜中立传:“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騶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 宋 王偁 东都事略卷七十:“又数月,移知 庆州 ,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直高,军人有语,而优戏及之。”
(4).泛指演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偶适一村,值临河优戏,士女甚杂。”
《國語辭典》:好戏(好戲)  拼音:hǎo xì
1.演出精采的戏。如:「好戏连台」。
2.争吵或难堪的局面。如:「夫妇如果意见不合,要多沟通,免得让亲友看好戏。」
《骈字类编》:朝戏(朝戏)
陆机龟赋朝戏兰渚夕息中塘瑶鲍照舞鹤赋朝戏于芝田夕饮于 池
《國語辭典》:马戏(馬戲)  拼音:mǎ xì
唐宋时,专指驯马和马术的表演。现已成为各种驯兽或杂技表演的通称。其形式多为马术及各类动物的技巧动作表演并穿插丑角表演。
《國語辭典》:影戏(影戲)  拼音:yǐng xì
1.旧称电影为「影戏」。
2.以纸张或皮革制成人物的剪影,借灯光投影在布幕上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参见「皮影戏」条。
《國語辭典》:谐戏(諧戲)  拼音:xié xì
戏谑、开玩笑。《新唐书。卷一四三。元结传》:「凡有诏令丁宁,事皆不行,空言一再,颇类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