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寓谑(寓謔)
寄托或隐含戏谑之意。
《漢語大詞典》:诃谑(訶謔)
诃责戏谑。 宋 欧阳修 《汝瘿答仲仪》诗:“奈何不哀怜,而反恣訶謔。”
分類:戏谑
《漢語大詞典》:丑谑(醜謔)
指丑秽戏谑的行为。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皇帝 芳 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沉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謔。”晋书·景帝纪引此文,作“丑虐”。
分類:戏谑行为
《漢語大詞典》:丑虐(醜虐)
见“ 丑謔 ”。
《漢語大詞典》:杜家村
戏谑语。指肚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这个人的寒热病是有名的。又爱贪口腹,他的杜家村,有个无底洞。帐也怕莫背得很多了?”
《漢語大詞典》:没益
羊叫声的谐音,戏谑为无益,没有好处。 唐 刘玄佐 尝出师经其本县,乡里姻旧多投之。 玄佐 不欲徇私擢居将校,又难置于卒伍,便尽署为散将判官,实处散冗。有人呈联语戏谑曰:“覆盆子落地变作赤烘,羊羔儿作声尽是没益。” 玄佐 览之而笑,因各改署他职。参阅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漢語大詞典》:慢谑(慢謔)
轻慢戏谑。 唐 李翱 《行己箴》:“唯咎在躬,若市於戮,慢謔自它,匪汝之辱。”
《漢語大詞典》:弄辞(弄辭)
戏谑之辞。新唐书·文艺传中·沈佺期:“帝詔学士等舞《回波》, 佺期 为弄辞悦帝,还赐牙緋”
分類:戏谑
《漢語大詞典》:俳调(俳調)
戏谑调笑。 鲁迅 《集外集拾遗·〈游仙窟〉序言》:“游仙窟为传奇,又多俳调,故史志皆不载。”
分類:戏谑调笑
《漢語大詞典》:矜谑(矜謔)
崇尚戏谑。文选·潘岳〈西征赋〉:“讯 景皇 於 阳丘 ,奚信譖而矜謔?” 李善 注:“尔雅曰:‘戏,謔也。’”
分類:崇尚戏谑
《漢語大詞典》:娱谑(娱謔)
戏谑取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梅客生司马:“ 如梅 ( 李如梅 )为镇帅,出其爱妾一幅画者,与角饮。 谢 ( 谢存仁 )酒酣相娱謔,立遣舆赠之。”
分類:戏谑取乐
《漢語大詞典》:优语(優語)
指优人在演戏中戏谑嘲讽的话。 吴梅 《〈中国近世戏曲史〉序》:“ 唐 宋 以来,流传优语,如‘李义山’、‘二圣环’、‘史弥远’诸説,为一时士大夫所不敢言者。” 任二北 《优语集·弁言一》:“优语有諫、諛之分,古优諫正古刺诗之流变。”
《漢語大詞典》:油蒸校尉
对鳝鱼的戏谑称呼。
《漢語大詞典》:厮诨(廝諢)
相戏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偶到 阳臺 左次,遇 东皇 雨露正洒旁枝。新橙剖出傲霜姿,玉笙按就纤纤指。低声廝諢,含娇带嗤,不如休去。”
分類:戏谑
《國語辭典》:谑浪笑敖(謔浪笑敖)  拼音:nüè làng xiào ào
假意殷勤,戏弄调笑。《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漢語大詞典》:谑嬲(謔嬲)
戏谑纠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辨讹:“殴,以杖击也,律有鬭殴之条。而今人故以言相謔嬲曰殴。”
分類:戏谑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