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咸淡
新剧
换景
样式
鬼戏
出彩
演戏
剧情
孤装
歌剧
乐棚
塑造
搬演
场子
夜戏
《漢語大詞典》:咸淡(鹹淡)
(1).咸和淡的味道。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韩非子·八说:“酸甘咸淡,不以口断而决於宰尹,则厨人轻君而重於宰尹矣。”
(2).戏剧中的旦角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俳优:“ 武宗 朝有 曹叔度 、 刘泉水 咸淡最妙。 咸通 以来,即有 范传康 、 上官唐卿 、 吕敬迁 三人弄假妇人。” 王国维 《古剧脚色考》:“咸淡为假妇人之始。‘旦’之音,当由‘咸淡’之‘淡’出,若作二事解,则咸淡亦一种脚色。”
《國語辭典》:新剧(新劇)  拼音:xīn jù
1.新编完成的戏剧。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上。结构》:「吾观近日之新剧,非新剧也,皆老僧碎补之衲衣,医士合成之汤药。」
2.演员在舞台布景、灯光配合下,运用动作、表情、对话等方式表演故事的艺术。也称为「话剧」、「文明戏」。
《漢語大詞典》:换景
戏剧演出中更换舞台上的场景。 夏衍 《难忘的一九三○年》:“剩下来最难解决的是换景,按当时的技术条件,三小时内换十一堂景是不可能的。”
《國語辭典》:样式(樣式)  拼音:yàng shì
样子、形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如且载回家,打过了捆,改了样式,再去别处货卖吧!」《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匡超人接著开看,是一张松江笺。摺做一个全帖的样式。」
《漢語大詞典》:鬼戏(鬼戲)
(1).有鬼魂角色上场的戏剧。 清 太平客人 《〈何典〉序》:“其事实则离不开鬼心,扮鬼脸……做鬼戏。”《光明日报》1963.9.9:“目前戏剧界讨论的有如下一些问题:对于推陈出新方针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对于鬼戏的看法问题。”
(2).喻骗人的花招。 茅盾 《子夜》十三:“我们干得快,那怕 钱葆生 他们想要串什么鬼戏,也是来不及!”
《國語辭典》:出彩  拼音:chū cǎi
指戏曲表演中用涂上红色的办法表示杀伤或流血。也指受伤出血。《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时三儿在旁边正呆呆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这回刀尖出彩。」
《國語辭典》:演戏(演戲)  拼音:yǎn xì
1.表演戏剧。《水浒传》第一○二回:「今春二月,东村赛神会,搭台演戏。」也作「演剧」。
2.装模作样,用以欺瞒他人或取得信任。如:「看他装得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可是真会演戏!你千万不要被骗。」
《國語辭典》:剧情(劇情)  拼音:jù qíng
戏剧中的情节。如:「这出戏的剧情很感人,使不少观众掉泪。」
《漢語大詞典》:孤装(孤裝)
(1).古代戏剧名词。指剧中属于官员一类的人物。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国朝院本、杂剧,始釐而二之。院本则五人:一曰副浄,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鶻能击禽鸟,末可打副浄,故云。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又谓之五花爨弄。”
(2).简单的行装。 清 钱谦益 《夜泊浒墅关即寄董太仆崇相》诗之一:“ 滸墅关 前薄暮过,孤装穷客免讥訶。”
《國語辭典》:歌剧(歌劇)  拼音:gē jù
opera
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十六世纪末始于义大利,结合文学、戏剧、音乐、舞台艺术等,而以音乐为主,通常由管弦乐团伴奏,后渐流行于欧洲各地。
《國語辭典》:乐棚(樂棚)  拼音:yuè péng
古时演出歌舞、戏剧的棚子。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腾踏游江舫,攀缘看乐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
《國語辭典》:塑造  拼音:sù zào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國語辭典》:搬演  拼音:bān yǎn
化妆表演。《水浒传》第八二回:「这五人引领著六十四回队舞优人,百二十名散做乐工,搬演杂剧,装孤打撺。」也作「扮演」。
《國語辭典》:场子(場子)  拼音:chǎng zi
广阔的场所。如称卖艺的场所为玩艺儿场子。也称为「场儿」。
《漢語大詞典》:夜戏
在夜晚演出的戏剧。例如:夜戏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