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汉 张衡 《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 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军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
(3).战争;冲突。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远侯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雨意云情不遂谋,心中谁信起戈矛。” 清 孙枝蔚 《讥老翁》诗:“岂无贫亲戚,视之若赘瘤。还闻骨肉间,往往生戈矛。”
《國語辭典》:杯酒戈矛  拼音:bēi jiǔ gē máo
戈矛,比喻纷争。「杯酒戈矛」比喻在酒宴中引起的仇隙。《负曝闲谈》第二五回:「华尚书看罢,把他酒都吓醒了。……楞了一会,又想周楷这人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请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漢語大詞典》:倒持戈矛
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新唐书·陆贽传:“捨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鐏授寇者也。”
分類:兵器
《國語辭典》:击刺(擊刺)  拼音:jí cì
1.两军以戈矛相攻。《书经。牧誓》唐。孔颖达。正义:「戈谓击兵,矛谓刺兵。故云伐谓击刺。」
2.以剑砍击、劈刺之术。《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十五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
《國語辭典》:长兵(長兵)  拼音:cháng bīng
1.长形的兵器。如枪、大刀。《战国策。西周策》:「故使长兵在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也。」
2.可以射到远处的兵器,如弓箭。《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漢語大詞典》:铜签(銅籤)
见“ 铜籤 ”。
亦作“ 铜签 ”。
(1).古代报时示警时用的铜制更筹。 明 高启 《明皇秉烛夜游图》诗:“知更宫女报铜籤,歌舞休催夜方半。” 金檀 注引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警觉也。”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讲武》:“铜籤响促秋宫寝,一霎时钧天梦醒。”
(2).指戈矛之类。 明 徐渭 《赠吕正宾长篇》:“铜签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绣。”
《漢語大詞典》:邪戛
斜持戈矛。谓邪击。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飞猱无整阵,翩鶻有邪戞。”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 孙汝听 曰:‘邪戞,邪击也。鶻亦以喻军士。’”一本作“ 邪戛 ”。
分類:戈矛
《漢語大詞典》:染戕
血染戈矛。表示誓师杀敌。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 温禺 衅鼓, 屠耆 染戕。肇基东鄙,拓地南荒。”
分類:戈矛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