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完颜昌(名 挞懒 鲁国王 )
葛立方(字 常之 号 懒真子、归愚老人 )
释鼎需(号 懒庵 林 )
马永卿(字 大年、永卿 号 懒真子 )
完颜宗宪(名 阿懒 )
僧懒牧
完颜挞懒
释道枢(号 懒庵 徐 )
释悔明(号 真懒子 )
赵汝谠(字 蹈中 号 懒庵 )
钱厚(字 德载 号 竹岩懒翁 )
杜应然(号 懒庵野叟 )
赵若琚(号 懒翁 )
钱选(字 舜举 号 玉潭、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 别称 习懒翁 )
其它辞典(续上)
米友仁(名 伊仁 字 元晖、玄晖、君仁、尹仁 虎儿、寅哥 号 懒拙老人 世称 小米 )完颜昌(名 挞懒 鲁国王 )
葛立方(字 常之 号 懒真子、归愚老人 )
释鼎需(号 懒庵 林 )
马永卿(字 大年、永卿 号 懒真子 )
完颜宗宪(名 阿懒 )
僧懒牧
完颜挞懒
释道枢(号 懒庵 徐 )
释悔明(号 真懒子 )
赵汝谠(字 蹈中 号 懒庵 )
钱厚(字 德载 号 竹岩懒翁 )
杜应然(号 懒庵野叟 )
赵若琚(号 懒翁 )
钱选(字 舜举 号 玉潭、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 别称 习懒翁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51 【介绍】: 宋太原人,后徙襄阳,又徙丹徒。初名伊仁,字元晖,小名虎儿,号懒拙老人,世称小米。米芾子。善书画,徽宗宣和四年,应选为书学博士。高宗绍兴中,仕至权兵部侍郎,以敷文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受高宗命鉴定法书。善行书。有《阳春集》。全宋诗
米友仁(一○六九~一一五一),字玄晖,一字君仁,小字虎儿,自号懒拙老人。芾子。文词书画深得家法。早年历知州县。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知滁州。十二年,由将作少监迁屯田员外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十四年,权兵部侍郎。十五年,提举佑神观(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四)。二十一年,卒(同上书卷一六二),年八十三。《京口耆旧传》卷二、《书史会要》卷六有传。今录诗十二首。词学图录
米友仁(1086-1165) 字元晖,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鳌鳌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祖籍太原,迁襄阳,定居润州(今镇江)。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工书善画,承父法,稍加已意。书长草隶。父子均为收藏家、鉴赏家。其山水画,墨钩细云,有风雨云烟之势。常自题"墨戏"二字。全宋文·卷三○八二
米友仁(一○七二——一一五一),原名尹仁,字元晖,自称懒拙老人,润州丹徒(今属江苏镇江)人,芾子。幼力学嗜古,精书画,世号为「小米」。宣和中其父上所作《楚江清晓图》,徽宗甚赞之,召为博士,管勾书艺所。绍兴中任将作监丞,历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二十一年卒,年八十。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三之一、职官五四之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一五一、一五四、一六二,《京口耆旧传》卷二,《画继》卷三,《宋史》卷四四四《米芾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9 【介绍】: 金宗室,本名挞懒。盈歌子。从太祖、完颜宗翰灭辽。太宗天会三年,为六部路都统,从宗翰、完颜宗望攻宋。累官右副元帅。七年,代宗翰守京东,屡攻宋。十五年,为左副元帅,封鲁国王。废伪齐,遣使与宋议和,以黄河以南及陕西地还宋。九年,以与完颜宗磐等相结,降为行台尚书左丞相。旋以“与宋朝交通”罪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徙居吴兴,字常之。葛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博极群书,以文章名。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方舆别志》、《归愚集》等。全宋诗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为秘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著《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为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词学图录
葛立方,字常之。丹阳(今属江苏)人,徙吴兴。词学晏殊。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归愚集》、《归愚词》。全宋文·卷四四三四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归愚老人,江阴(今江苏江阴)人,胜仲子。中绍兴八年进士第。十四年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附赞和议,为秦桧亲厚。十七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九年除校书郎,二十一年为考功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寻罢。二十六年为尚书左司郎中,充贺大金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为台官论罢,出知袁州,又知宣州。复以言者罢,遂不复起,归休于吴兴。隆兴二年卒。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徐林序,《宋史》卷三三三《葛宫传》附,《归愚集》卷末缪荃孙撰《葛立方传》,《南宋馆阁录》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著作有《西畴笔耕》五十卷、《外判》五卷、《方舆别志》二十卷,俱佚。今存《韵语阳秋》二十卷、《归愚集》残本九卷、《归愚词》一卷,后人合编为十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鼎需号懒庵。郡之林氏子也。幼业儒举进士。莅政有声。年二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分付春风。翠竹黄花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公为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三年。尝以即心即佛话问学者。时妙喜庵于洋屿。晦庵光在侍。特以书招之曰。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已。妙喜因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尔作么生。需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其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排。而西来不传之旨岂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开口。喜拈竹篦劈脊连打三下。需大悟厉声曰。和尚已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自此名喧丛席道被遐方。此后开堂始称具眼宗匠云也。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号懒庵。姓林。幼业儒。举进士。莅政有声。年二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分付春风。翠竹黄花。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公为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尝以即心即佛话问。学者。时妙喜庵于洋屿。晦庵光在侍。特以书招之曰。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已。妙喜因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其。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排西来不传之旨。岂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开口。喜拈竹篦。劈脊连打三下。需大悟。厉声曰。和尚已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自此名喧丛席。道被遐。方后开堂。称具眼宗匠。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鼎需,字懒庵,福之林氏子也。幼业儒,举进士,振振有声。年二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吩咐春风。翠竹黄华,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为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三年,尝以即心即佛话问学者。时妙喜庵于洋屿,晦庵光在侍,特以书招之曰:“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已。妙喜因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排,而西来不传之旨,岂正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开口,喜拈竹篦劈脊三击之,需大悟,厉声曰:“如此已多了也。”喜复击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即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瞎郤眼,卸郤符,赵州东璧挂葫芦。”自此名喧丛席,始称具眼宗匠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1166 【介绍】: 金宗室,本名阿懒。完颜撒改次子。未冠从攻宋。汴京破,众争取财物,独载图书以归。熙宗时,以捕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功,授昭武大将军。官至右丞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僧。忻州人。住兴国寺,戒行精严。后遇南来高僧,弥闻深密谛。卒于海陵王天德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宗室。年十六事太祖,出河店之役,手杀七人,太祖壮之。从攻辽、宋,以功授世袭猛安。卒年六十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枢(?~一一七六),号懒庵,俗姓徐,吴兴四安(今浙江长兴西南泗安)人。初住何山,次移华藏。孝宗隆兴初,诏居临安灵隐寺。后退居明教永安兰若。淳熙三年卒。为南岳下十六世,道场慧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四十一首。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枢号懒庵。吴兴四安徐氏子也。尝参道场慧禅师得授心印。道业日隆。初主何山移华藏。隆兴初诏迁灵隐。宋孝宗召入内殿赐坐。问曰。禅道之要可得闻乎。对曰。此事在陛下堂堂日用应机处。本无知见起灭之分圣凡迷悟之别。第护正念则与道相应。亡情却物则业不能系。尽去沈掉二病。自忘问答之意。矧今见在般若光明中。何事不成见也。上为之首肯。后以老乞退居明教之永安。逍遥自适。尝题偈于壁曰。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来可是无佳趣。莫把家风举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微疾书偈而逝。塔于永安。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吴兴四安徐氏子也。尝参道场慧禅师。得授心印。道业日隆。初主何山移华藏。隆兴初。诏迁灵隐。宋孝宗召入内殿赐坐。问曰。禅道之要。可得闻乎。对曰。此事在陛下堂堂日用应机处。本无知见起灭之分。圣凡迷悟之别。第护正念。则与道相应。亡情却物。则业不能系。尽去沉掉二病。自忘问答之意。矧今见在般若光明中。何事不成见也。上为之首肯。后以老乞退居明教之永安。逍遥自适。尝题偈于壁曰。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来可是无佳趣。莫把家风举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微疾。书偈而逝。塔于永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枢,字懒庵,吴兴徐氏子也。尝参道场慧禅师,得授心印,道业日隆。初主何山,移华藏。隆兴初,诏迁灵隐。宋孝宗召入内殿,赐坐,问曰:“禅道之要,可得闻乎?”对曰:“此事在陛下堂堂日用应机处,本无知见起灭之分,圣凡迷悟之则,第护正念,则与道相应,亡情郤物,则业不能系,尽去沈掉二病,自忘问答之意,矧今见在般若光明中,何事不成见也。”上为之首肯。后以老乞退,居明教之永安,逍遥自适,尝题偈于壁曰:“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来可是无佳趣,莫把家风举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微疾,书偈而逝,塔于永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居馀杭,字蹈中,号懒庵。赵汝谈弟。少与兄齐名。以祖荫补承务郎,历泉州市舶务、监行右藏西库。疏讼赵汝愚之冤,宰臣韩侂胄使其党胡纮攻之,坐废十年。后登宁宗嘉定元年进士,历官大理司农丞。与宰臣史弥远不合,出为湖南提举常平,改江西提点刑狱,俱有政绩。迁知温州卒。全宋诗
赵汝谠(《宋史》作谠)(?~一二二三),字蹈中,号懒庵,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迁居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汝谈弟,叶适门人。以祖荫补承务郎,历泉州市舶务、利州大军仓属。荐为监左藏库。忤韩侂胄,坐废十年。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除太社令,迁将作监簿、大理丞,知漳州。迁湖南、江西提举常平,湖南、江西、江东提点刑狱。知温州,十六年,卒于官。有《懒庵集》(《天台续集别编》卷六),已佚。《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一三有传。 赵汝谠诗,据《后村诗话》、《咸淳临安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全宋文·卷六九三六
赵汝谠(《宋史》作「谠」,?——一二二三),字蹈中,号懒庵,居馀杭(今浙江杭州)。汝谈弟,与之齐名,天下称「二赵」。以祖遗恩补承务郎,历泉州市舶务、利州大军仓属、监行在右藏西库。韩侂胄排之,坐废十年。登嘉定元年进士第,为太社令,迁大理、司农丞,出为湖南提举常平,易江西,寻提点刑狱,徙湖南。迁知温州,十六年卒。见《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一三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武陵人。随父宦游,流寓广西。专心慕道,遍游名山。宁宗嘉定间居融州,为道观中卓然者。年八十余卒。全宋诗
杜应然,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号懒庵野叟。道士。宁宗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始为广西天庆观主持。事见《道家金石略》宋代部分引广西博物馆藏拓片。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湖州吴兴人,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清臞老人。幼有文名。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书,善画人物花木。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自赋诗题之。元诗选
选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年少时,嗜酒,好音声,善画。山水师赵令穰,人物师李伯时,花木翎毛师赵昌,皆称具体,用笔高者,至与古人无辨。尝借人《白鹰图》,夜临摹装池,翼日以所临本归之,主人弗觉也。赵文敏公孟頫早岁从之问画法,乡人经其指授,类皆以能画称。至元间,吴兴有「八俊」之号,以孟頫为称首,而选与焉。后孟頫被荐入朝,诸人皆相附以取官爵,选独龃龉不合,流连诗画以终其身。家有习懒斋,因自称习懒翁,霅川翁、清臞老人皆其别号也。黄公望谓舜举吴兴硕学,贯串经史,人品甚高,而世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斯言可谓深知舜举者矣。全宋诗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习懒翁、霅川翁、清臞老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善画,花木、翎毛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绘事补备考》卷七)。入元,为吴兴八俊之一。有《习懒斋稿》,已佚。事见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光绪《乌程县志》卷一三。 钱选诗,据,珊瑚网》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