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慕料
大致,大概。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慕料贫富不相如,则夫通与不通不相及也。” 刘盼遂 集解:“慕料二字为古成语,犹言概要。”
分類:大致大概
《国语辞典》:慕名而来(慕名而来)  拼音:mù míng ér lái
仰慕盛名而前来拜访。多为客套的说法。《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三回:「这金矿办起来倒也是一件大商务。兄弟向在汉口,这回是慕名而来,打算多少做点股分。」
《漢語大詞典》:慕嚬
犹效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枝辞攒映,嘒若参昴。慕嚬之心,於焉祇搅。”参见“ 东施效顰 ”。
分類:效颦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三慕达罗
【佛学大辞典】
(杂语)Samudra,译曰海。见华严疏钞七。又作三母捺罗娑誐罗Sa%gara,见梵语杂名。
太子慕魄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太子沐魄经同本。慕魂、沐魄皆梵语,太子之名,说佛昔为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
心怀恋慕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心忆念佛也。法华经寿量品曰:「诸薄福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此言,诸比丘!如来虽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阿离野慕攞萨婆悉底婆拖尼迦耶
【佛学大辞典】
(流派)A^rya-mu%lasarva%sti^va%da-nika%ya,译曰圣根本说一切有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
苾力叉慕里迦
【佛学大辞典】
(杂语)Vr!ks!amu%lika,译曰树下坐。饰宗记五本曰:「苾力叉暮里迦,此云树下坐也。智论云:树下思惟,如佛生时,转法轮时,涅槃时,皆在树下。行者随诸佛法,常处树下。」
纳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那谟、南谟、纳莫、娜谟、曩莫、南摩,(参见:南无)
耻小慕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之行人,在维摩思益等方等时之会座闻盛褒大乘,初发耻小乘慕大乘之心也。释签十曰:「如观众生品,即是叹大。称叹文殊净名,即是褒圆,故令小根耻小慕大。
慕何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谟贺)
慕捺啰
【佛学大辞典】
(术语)Mudra%,又作目拿罗。译曰印契。见慧琳音义三十五。
慕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太子慕魂经之略名。
慕攞健陀俱胝
【佛学大辞典】
(堂塔)Mu%lagn!d!hakut!i,译曰根本香殿,那烂陀寺内之塔名。求法高僧传上曰:「梵名慕攞健陀俱胝,唐云根本香殿矣。」香殿者名世尊居室之名也。
慕攞萨婆悉底婆拖尼迦耶
【佛学大辞典】
(流派)Mu%lasarva%stiva%danika%ya,译曰根本说一切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