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8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惠徵女。咸丰二年入宫为兰贵人。以生子载淳,进懿妃,又进懿贵妃。咸丰帝死,载淳年幼嗣位。与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并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以当时居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有西太后之称。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合作,回京发动辛酉政变,杀辅政肃顺等,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而实独操政柄。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推行“自强”之洋务运动;旋又利用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削弱恭亲王势力,达到大权独揽目的。同治十二年,称归政穆宗。次年,穆宗死,定策立年仅五岁之光绪帝,恢复听政。光绪十五年,又撤帘归政,实际仍操纵一切。对外不惜丧权辱国,以谋妥协。甲午战争后,仇视维新运动。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光绪帝与康有为等所行新政,幽禁光绪帝,阴谋废立。又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及八国联军入京,逃亡西安,下诏镇压义和团,对外求和。辛丑订约后回京,以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名,企图苟延清廷之残局。慈禧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世纪。卒谥孝钦。
《国语辞典》:慈禧太后  拼音:cí xī tài hòu
清穆宗的母亲。(西元1835~1908)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西元一八五二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一八五七年封为贵妃。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于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四十七年。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倖,纲政遂紊。戊戌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卒谥「孝钦」。因与慈安太后所住的宫院分东西二宫,故世称「西太后」,简称为「西后」。
《漢語大詞典》:西母
(1). 西王母 。 晋 傅玄 《正都赋》:“ 东父 翳青盖而遐望, 西母 使三足之灵禽。” 唐 李贺 《马诗》之七:“ 西母 酒将阑, 东王 饭已乾。”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 西母 醉中微笑,看蟠桃初结。”参见“ 西王母 ”。
(2).指 清 慈禧太后 。俗称 西太后 。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传书信口訶 西母 ,改制称尊託素王。”
《國語辭典》:西王母  拼音:xī wáng mǔ
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西王母住在昆崙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也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王母」、「王母娘娘」。
《漢語大詞典》:老佛
(1).指道教与佛教。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豪家大帅,乘声相扇,延及老佛,土木妖炽,习俗不怪。”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而异端之説,日新月盛,以至於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
(2).特指 清 慈禧太后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景善日记》:“老佛降旨,有易大位之意。”参见“ 老佛爷 ”。
《國語辭典》:老佛爷(老佛爺)  拼音:lǎo fó ye
1.佛的俗称。《红楼梦》第八一回:「他又向人家内眷们要了几十两银子,岂知老佛爷有眼,应该败露了。」
2.清代对太上皇或皇太后的敬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论他的祖上,也曾跟著太汗老佛爷征过高丽,平过察哈尔。」
3.专指慈禧太后。《孽海花》第二七回:「乾脆的一句,老佛爷和万岁爷打吵子,大婚后才起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他别装糊涂!仗著老佛爷腰把子硬,叫他看!」
《漢語大詞典》:那拉氏
指 慈禧太后 。 清 咸丰 帝妃。 同治 、 光绪 两朝的实际掌权者。 满 族, 叶赫那拉 氏。后因以“那拉氏”指 慈禧太后 。 清 无名氏 《革命之原因》:“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 颐和园 ……以供一卖淫妇 那拉氏 之笑傲乎?”
《國語辭典》:西后  拼音:xī hòu
清朝慈禧太后。参见「慈禧太后」条。
《國語辭典》:西太后  拼音:xī tài hòu
清朝慈禧太后。参见「慈禧太后」条。
《漢語大詞典》:西佛爷(西佛爺)
对 清 慈禧太后 的谀称。《冷眼观》第一回:“也该他官星发达,这一句话刚巧打动了 西佛爷 爱屋及乌的念头。”
分類:慈禧太后
《國語辭典》:老佛爷(老佛爺)  拼音:lǎo fó ye
1.佛的俗称。《红楼梦》第八一回:「他又向人家内眷们要了几十两银子,岂知老佛爷有眼,应该败露了。」
2.清代对太上皇或皇太后的敬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论他的祖上,也曾跟著太汗老佛爷征过高丽,平过察哈尔。」
3.专指慈禧太后。《孽海花》第二七回:「乾脆的一句,老佛爷和万岁爷打吵子,大婚后才起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他别装糊涂!仗著老佛爷腰把子硬,叫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