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2,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愿书
祝愿
愿王
良愿
愿安
愿谨
谨愿
虚愿
一愿
愿海
愿思
自愿
适愿
乡愿
分愿
《漢語大詞典》:愿书(願書)
写明志愿的文书。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其男女婚姻,皆告媒氏,自具愿书,领取凭照。”
《國語辭典》:祝愿(祝願)  拼音:zhù yuàn
向神明祷告,以祈求实现愿望。《抱朴子。内篇。勤求》:「况于匹夫,德之不备,体之不养,而欲以三牲酒肴,祝愿鬼神,以索延年,惑亦甚矣!」唐。白居易 自嘲诗:「持杯祝愿无他语,慎勿顽愚似汝爷。」
《漢語大詞典》:愿王(願王)
谓许愿的对象。指上帝、神仙。 陈衍 《元诗纪事·明本》:“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穀盈仓。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
《漢語大詞典》:良愿(良願)
犹宿愿。 晋 陆云 《赠顾彦先》诗之三:“邂逅相遇,良愿乃从。” 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再命果良愿,几年勤説诗。” 唐 温庭筠 《正见寺晓别生公》诗:“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
分類:宿愿
《漢語大詞典》:愿安(願安)
情愿,乐意。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 曰:‘寡人愿安承教。’”
分類:情愿乐意
《漢語大詞典》:愿谨(愿謹)
质朴恭谨。史记·佞幸列传:“ 通 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后汉书·梁统传论:“ 顺帝 之世, 梁商 称为贤辅,岂以其地居亢满,而能以愿谨自终者乎?” 明 文徵明 《明故资善大夫山阴何公神道碑》:“公生丰硕朗润,厚默而愿谨。”
分類:质朴恭谨
《漢語大詞典》:谨愿(謹愿)
诚实。论语·泰伯“侗而不愿”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侗,未成器之人也。宜谨愿也。”宋史·昝居润传:“ 后唐 长兴 中,隶枢密院为小吏,以谨愿称。” 叶圣陶 《倪焕之》八:“乡间学生大体上可以说是谨愿的。”
《漢語大詞典》:虚愿(虚願)
不切实际的愿望。逸周书·武纪:“恃名不久,恃功不立,虚愿不至,妄为不祥。”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然则欲弭兵而去国,天下为一,大地大同,岂非仁人结想之虚愿哉?”
《骈字类编》:一愿(一愿)
唐 司空曙 同苗员外宿荐福常师房 一愿持如意,长来事远公。
唐 白居易 赠梦得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漢語大詞典》:愿海(願海)
佛教语。谓佛菩萨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弘愿,似海无涯。《华严经·如来现相品》:“以严浄一切佛国土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 隋 江总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福忏悔》诗:“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 隋炀帝 《受菩萨戒疏》:“具足成就,皆满愿海。”
《漢語大詞典》:愿思(願思)
仰慕思念。《诗·邶风·终风》“愿言则嚏” 汉 郑玄 笺:“言我愿思也。” 明 文徵明 《送周君还吉水叙》:“从有司之请,以慰答 吴 民之愿思也。”
分類:仰慕思念
《國語辭典》:自愿(自願)  拼音:zì yuàn
自己愿意。《薛仁贵征辽事略》:「若抑勒著教往,难建功,可要自愿而去者。」也作「自愿」。
《漢語大詞典》:适愿(適願)
犹言符合心愿。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内子性仁和,闻之无难色,遂輦而迎之,其喜於适愿也如是。” 清 李调元 《潘訒斋过寿佛宫见访》诗:“标梅歌适愿,芍药赋将离。”
《國語辭典》:乡愿(鄉愿)  拼音:xiāng yuàn
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愿」文献异文作「原」。《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明。史鉴《西村集。卷五。与叶黄门廷缙书》:「士大夫之或仕或处者灾否不同,其乡愿之徒多欲掠美市恩于里。」
《漢語大詞典》:乡原(鄉原)
指乡里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原,同“ 愿 ”。谨厚貌。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者也。’”一本作“ 愿 ”。 朱熹 集注:“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於乡原之人哉?”参见“ 乡愿 ”。
犹乡土。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俗殊。” 唐 元稹 《赛神》诗:“邑吏齐进説,幸勿祸乡原。”
《漢語大詞典》:分愿(分願)
犹本心,本愿。《宋书·王僧达传》:“尝胆濡足,是其分愿,分心掛腹,实亦私苦。”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孰饥无食?孰呻孰叹?孰寃不问,不得分愿?”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岂若天子之吏,以时会之,而听其相从於有司之前,可以称年材使各得其分愿哉!”
分類: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