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愧(無愧)  拼音:wú kuì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明。胡广《文天祥从容就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國語辭典》:惭愧(慚愧)  拼音:cán kuì
1.羞愧。《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三公子满心惭愧,叫请了四老爷和杨老爷出来。」《文明小史》第四○回:「说得陆天民很觉惭愧,脸都红了。」
2.侥倖、难得。常用作自谦之词。宋。苏轼 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词:「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个小娘子,许我明夜再会。」
《國語辭典》:不愧  拼音:bù kuì
担当得起、当之无愧。如:「他真不愧是一位制图高手,像这样复杂的设计图,竟然几天就完成了。」
《漢語大詞典》:感愧
既感激又惭愧。亦指感激或感谢。晋书·孝友传·孙晷:“时年饥穀贵,人有生刈其稻者, 晷 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宋 苏轼 《与黄洞秀才书》之一:“寄示石刻,感愧雅意。”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今弟在困厄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斋相借,令弟感愧无地。” 叶圣陶 《席间》:“乃蒙我师奖赞,为之作序,感愧无已。”
《國語辭典》:愧怍  拼音:kuì zuò
惭愧。《聊斋志异。卷六。云翠仙》:「我又不能御穷、分郎忧,中岂不愧怍?」
分類:惭愧
《高级汉语词典》:愧怍
惭愧
《漢語大詞典》:愧负(媿負)
自愧逊色。 唐 罗隐 《谗书·序陆生东游》:“由是知余者弔余以色,不知者咥余以声,媿负徬徨,扑浣无所。” 宋 曾巩 《再与欧阳舍人书》:“ 巩 与 安石 友,相信甚至,自谓无媿负於古之人。”
分類:逊色
《高级汉语词典》:愧色
惭愧的神色
分类:愧色
《國語辭典》:愧色  拼音:kuì sè
惭愧、羞愧的表情。《红楼梦》第六九回:「见了贾母合家中人,回来见凤姐,未免脸上有些愧色。」
分類:羞愧脸色
《漢語大詞典》:愧耻(愧恥)
羞耻。书·说命下:“其心愧耻,若挞于市。”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足下之能,足以自奋, 愈 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 宋 苏辙 《〈孟子〉解》:“人之为不善也皆有愧耻不安之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
分類:羞耻
《國語辭典》:愧汗  拼音:kuì hàn
因羞愧而发汗。形容极为羞愧。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灵衣沾愧汗,仪马困阴兵。」
分類:羞愧出汗
《漢語大詞典》:可愧
令人惭愧。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孽精未除,徒负虚名,可愧,可愧!”
分類:惭愧
《漢語大詞典》:愧悚
惭愧惶恐。 清 恽敬 《上曹俪笙侍郎书》:“附呈近作数首,聊以塞盛意,愧悚愧悚。”
《漢語大詞典》:愧惧(愧懼)
惭愧恐惧。南齐书·东南夷传:“但所献轻陋,愧惧唯深。”旧唐书·许圉师传:“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 明 刘基 《谢恩表》:“臣窃自揆,何修而膺此,犬马微忱,惟增愧惧。”
分類:惭愧恐惧
《韵府拾遗 寘韵》:空愧(空愧)
韩愈诗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