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中愤(中愤)
张友正 请长缨赋 因壮志以中愤,遂雄谋而外扬。
分类:中愤
《漢語大詞典》:众愤(衆憤)
犹公愤。后汉书·酷吏传序:“至使 阳球 磔 王甫 之尸, 张俭 剖 曹节 之墓,若此之类,虽厌快众愤,亦云酷矣。”
《骈字类编》:鼍愤(鼍愤)
宋 苏轼 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 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漢語大詞典》:雪愤(雪憤)
洗雪冤恨。 唐 陈子昂 《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乃降明制,发德音,恤淫刑,蠲虐典。于是幽魂雪愤,遗噍昭苏。”宋史·外国传七·渤海:“当灵旗破敌之际,是邻邦雪愤之日。”《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不想 鲁子敬 从 江夏 带 刘备 军师 诸葛亮 至此,彼因自欲雪愤,特下説词以激主公。”
分類:洗雪雪冤
《漢語大詞典》:愤意(憤意)
怒意。 茅盾 《子夜》五:“他的机警的眼光,现在微露愤意,看定了 吴荪甫 的面孔。”
《漢語大詞典》:惭愤(慚憤)
羞愧愤恨。晋书·慕容垂载记:“ 垂 惭愤欧血,因而寝疾。”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苏子美 为赛神会, 李 欲与, 苏 以其任子也,却之。 李 惭愤,致兴大狱。” 郭沫若 《今津纪游》四:“禅师自若,而美人惭愤,跳入庭前池水中,化为大蛇,蟠松而逝。”
分類:羞愧愤恨
《漢語大詞典》:愤结(憤結)
愤恨抑郁。北史·韩麒麟传:“ 显宗 既失意,遇信向 洛 ,乃为五言诗赠御史中尉 李彪 ,以申愤结。”
分類:愤恨抑郁
《漢語大詞典》:愤起(憤起)
奋起。 唐 韩愈 《石鼓歌》:“ 周 纲陵迟四海沸, 宣王 愤起挥天戈。” 李大钊 《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全国公民要自动的愤起,竖起民众万能的大旗。”
分類:奋起
《漢語大詞典》:愤兵(憤兵)
(1).被激怒而用兵。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夫侵伐,有贪兵,有愤兵,有应兵。”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愤兵古所讥,覆车戒前辙。”
(2).指愤怒的士兵。 柳亚子 《感事》诗:“愤兵自掘 嵎夷 墓,革命初焙 富士 茶。”
《漢語大詞典》:愤悒(憤悒)
见“ 愤邑 ”。
《漢語大詞典》:愤邑(憤邑)
亦作“ 愤悒 ”。 愤恨忧郁。《后汉书·应劭传》:“岂繄自谓必合道衷,心焉愤邑,聊以藉手。”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自非知命,谁能不愤悒者哉!”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时人咸以 濬 功重报轻,为之愤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妾 章氏 ,小字 阿端 ,误适荡子,刚愎不仁,横加折辱,愤悒夭逝,瘗此二十餘年矣。”
分類:愤恨忧郁
《漢語大詞典》:遗愤(遺憤)
犹遗恨。宋书·武帝纪中:“祖宗遗愤,雪於一旦。” 宋 陈与义 《刘大资挽词》之二:“ 河 洛 倾遗愤,英雄叹后尘。” 明 何景明 《六子诗·李户部梦阳》:“古来有遗愤,非君独哀嘆。”
分類:遗恨
《漢語大詞典》:郁愤(鬱憤)
愤懑。 汉 班固 《窦将军北征颂》:“唱呼鬱愤,未逞厥愿。” 唐 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精灵何处,鬱愤徒极。”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记杀马顺等事:“有旨:‘朝廷当别有处。’众心鬱愤,叫号不已。” 严既澄 《不遇》:“你可以不再被囚于你的过去的郁愤和悲哀。”
分類:愤懑
《漢語大詞典》:愤勇(憤勇)
奋勇。逸周书·小明武:“怀戚思终,左右愤勇,无食六畜,无聚子女。”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白衣壮士气塞腹,愤勇不忍羞本朝。”
分類:奋勇
《漢語大詞典》:忿愤(忿憤)
愤怒不平。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股肱掾史,咸用忿愤,欲诣闕自理。”世说新语·方正“ 宣王 果大忿”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朝廷虑 高祖 不胜忿愤……乃使 毗 仗节为 高祖 军司马。”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今大驾蒙尘,人思效命,而虏敢自送,众心忿愤。”
分類:愤怒不平
《漢語大詞典》:惋愤(惋憤)
怨恨愤慨。 宋 苏轼 《策断三》:“贵为将相,而不免囚徒之耻,宜其有惋愤鬱结而思变者,特未有路耳。”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焦仲卿》诗,有数病……其后府吏与母永诀,回身入房,此时不知几为徘徊,几为惋愤,而诗之情色,甚是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