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吐懑(吐懣)
发泄内心的愤懑。《后汉书·章帝纪》:“朕思遟直士,侧席异闻,其先至者,各以发愤吐懣,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於左右,顾问省纳。” 明 高攀龙 《武林游记》:“ 汝定 持巨石击 檜 贼头,声硜然,稍为吐懣。”
《漢語大詞典》:释愤(釋憤)
消除愤怒;排遣愤懣。 唐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五十韵》:“鬼神潜释愤,夷狄远输诚。” 鲁迅 《华盖集续编·小引》:“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谓公理或正义。”
《漢語大詞典》:狷愤(狷憤)
偏急愤懑。 宋 欧阳修 《亳州乞致仕第三表》:“臣既非狷愤以肆一朝之忿,又非矫激而希高世之名。”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 育 等狷愤,耻功不遂,妄造事端以盖前失,患终不弭。”
分類:愤懑
《國語辭典》:冯心(馮心)  拼音:píng xīn
愤怒的心。《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独历年而离悯兮,羌冯心犹未化。」也作「凭心」。
分類:愤懑心情
《漢語大詞典》:交愤(交憤)
郁结愤懑,积满愤恨。 汉 王粲 《登楼赋》:“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於胸臆。”
《國語辭典》:狡愤(狡憤)  拼音:jiǎo fèn
狂戾愤懑。《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
分類:愤懑
《漢語大詞典》:咈郁(咈鬱)
愤懑忧郁。咈,通“ 怫 ”。 唐 张鼎 《霹雳赋》:“观其咈鬱氤氲,腾波磊落,辉光之所倐闪,声气之所喷薄,岂在微而应,必有感而作:击 齐 堂也,识孝妇之怀冤;震 鲁 庙也,哂佞臣之隐恶。”
分類:愤懑忧郁
《漢語大詞典》:冯气(馮氣)
气胀。庄子·盗跖:“侅溺於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可谓苦矣。” 曹础基 注:“冯,通‘凭’,满;冯气,气涨。”一说为愤懑,见 成玄英 疏。
分類:愤懑
《漢語大詞典》:抽冯(抽馮)
抒发愤懑。《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詎知其吉凶?” 王逸 注:“冯,一作凭,一作懣,一作愁。” 洪兴祖 补注:“冯,音凭,亦音愤。”
《漢語大詞典》:沮愤(沮憤)
沮丧愤懑。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予年四十矣,志於道亦有年,岂一旦受谴而并弃之,舍其所乐,自为沮愤,亦何益于事哉!”
分類:沮丧愤懑
《漢語大詞典》:挹郁(挹鬱)
愤懑怨恨。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妾为鴇儿拘管,无计脱身,挹鬱不堪。”
分類:愤懑怨恨
《国语辞典》:倒枕捶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也作「倒枕搥床」。
《国语辞典》:倒枕搥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元。陈子厚。醉花阴。宝钏松金髻云亸套:「著我倒枕搥床怎生卧,到二三更暖不温和,连这没人情的被窝儿也奚落我。」也作「打枕捶床」、「倒枕捶床」、「捣枕搥床」、「椎床倒枕」。
《国语辞典》:捣枕搥床(捣枕搥床)  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搥床。」也作「倒枕搥床」。
《国语辞典》:打枕捶床  拼音:dǎ zhěn chuí chuáng
形容烦躁无奈愤懑或悲痛的样子。《宋元戏文辑佚。浣纱女》:「亏负人,辜负人。空教我打枕捶床,短叹长吁,千声万声。」也作「倒枕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