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感性  拼音:gǎn xìng
1.心理学上指一种个人风格类型。此种类型的特质为以同情的态度、和善的心肠来观察事情。易表露情感,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对于理性而言。
2.充满感情,具感动力的。如:「中国古典诗词的本质是感性的,因此使人读来易受感动。」
《國語辭典》:听觉(聽覺)  拼音:tīng jué
耳中受声音的刺激,由神经传于大脑所形成的知觉。
《漢語大詞典》:灵子(靈子)
(1).巫。《楚辞·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 汉 王逸 注:“灵,巫也。 楚 人名为灵子。”
(2).古代车窗中的竖木。左传·定公九年“载葱灵,寝於其中而逃” 唐 孔颖达 疏:“ 贾逵 云:‘葱灵,衣车也。有葱有灵。’然则此车前后有蔽,两旁开葱,可以观望,葱中竖木谓之灵。今人犹名葱木为灵子。”
(3).指感觉敏锐的人。 林纾 《感秋赋》:“岂灵子之先觉兮,直瘹星之昏瞢。”
《漢語大詞典》:感传(感傳)
中医指针刺时感觉沿经络而传导。
《國語辭典》:害酒  拼音:hài jiǔ
因酒喝多而引起身体不舒服。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我昨日多饮了几杯,今日有些害酒。」
《漢語大詞典》:酸重
因疾病或疲劳而引起身体微痛乏力的感觉。晋书·皇甫谧传:“浮气流肿,四肢酸重。”
《國語辭典》:肉痛  拼音:ròu tòng
1.心惊肉跳。《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余齐人传》:「比肉痛心烦,有如割截,居常惶骇,必有异故。」
2.不舍,心疼。《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后来他父亲肉痛这钱,又倚闾望切,想寄信叫他回来。」
《國語辭典》:苦车(苦車)  拼音:kǔ chē
晕车。元。陆友《研北杂志。卷下》:「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犹北人谓之苦车。」
《國語辭典》:口器  拼音:kǒu qì
节肢动物口边具有捕捉和咀嚼食物功用的器官。基本上由上颚、第一下颚、第二下颚的三对附属肢所成。其外形因摄取食物方式相异而不同。
《国语辞典》:凉丝丝(凉丝丝)  拼音:liáng sī sī
形容微凉的感觉。如:「秋夜的风,吹起来凉丝丝的。」
分类:微凉感觉
《国语辞典》:光觉(光觉)  拼音:guāng jué
视觉器官所生的黑白感觉。
《国语辞典》:促声(促声)  拼音:cù shēng
入声出口急收,感觉急促,故称为「促声」。也称为「促音」。
《國語辭典》:预感(預感)  拼音:yù gǎn
预料事情要发生的感觉。如:「我有不祥的预感,他可能会出事。」也作「豫感」。
分類:事先感觉
《漢語大詞典》:格手
方言。硌手,谓手触着凸起的东西感觉难受。 张寿臣 《化蜡千儿》:“这手抱着孩子,这手一摸呀,硬梆梆格手。”
《國語辭典》:发眩(發眩)  拼音:fā xuàn
眼睛迷乱看不清楚。《红楼梦》第一○回:「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懒待说,眼神也发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