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确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定律。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即ε=δφδt。一段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blvsinθ可看成是该定律所描述的一种特殊情况。
《漢語大詞典》:光感应
由暴露于特定光照条件而产生的感应状况(如视网膜或照相底片的光化学反应)
《國語辭典》:电炉(電爐)  拼音:diàn lú
一种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产生高热,用于取暖、烹饪,或工业上加热、冶炼的炉子。依构造可分电阻式、电弧式及感应式等。也称为「电炉子」。
《漢語大詞典》:传感器
对一种模拟物理量变化能迅速感应并转换为以便传送和处理的电量变化的器件。如速度、温度、声、光、气体等物理量各有相应的传感器。常用于测量、自动控制和医疗仪器中。
《國語辭典》:次级(次級)  拼音:cì jí
下一级、次等。如:「次级文化」、「次级团体」。
《國語辭典》:水流湿,火就燥(水流濕,火就燥)  拼音:shuǐ liú shī,huǒ jiù zào
水往湿处流,火就乾处烧。比喻物以类聚。《易经。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老残游记》第一一回:「于是同类相呼,水流湿,火就燥,渐渐的越聚越多。」
《國語辭典》:山崩钟应(山崩鐘應)  拼音: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语本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洛钟鸣》:「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用以比喻事物相互感通呼应。《歧路灯》第二五回:「偎红倚翠阳台下,阿母惊魂几欲飞;请看古来啮指感,山崩钟应尚无违。」
分類:相感感应
本感应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门十妙之一。众生之感与佛之应,共为不可思议也。
感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众生。(中略)应是赴义。」三藏法数三十七曰:「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正法华经一曰:「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是。」大日经疏一曰:「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金光明文句六曰:「净土三昧经云:众生亦度佛,若无机感,佛不出世,亦不能得成三菩提。」同记曰:「今从圆说始究经意,良以自他性本不二,方有能感及有能资。」因是台宗立四机四应。(参见:感应妙)
【佛学常见辞汇】
感是感召,应是应现,谓我对佛菩萨有什么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以感召佛菩萨来应现,以满我之所愿。
【俗语佛源】
语出《法华经》卷一:「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是。」又《大日经疏》卷一:「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指众生由虔诚祈念佛菩萨而得到佛菩萨的护念加持。俗语中泛指神明对人事的反响。如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亦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文贤)
感应道交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之道互相交通也。法华文句六下曰:「始于今日,感应道交,故云忽于此间,会遇见之。」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互相交流。
感应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妙之一。众生感佛菩萨灵应之善根发动曰机,应此机而垂佛菩萨之利益曰应。是有四句:一冥机冥应。于过去善修三业,于现在未运身口,籍于往昔之善根,是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为冥应。二冥机显应。于过去植善,冥机已成,得值佛闻法,于现前得利益者。佛初出世最初得度之人,现在何尝修行,诸佛照其宿机而自往度之也。三显机显应。现在之身口意,精勤不惰,能感降临。如须达长跪,佛往祇洹,月盖曲躬,圣临门阃。又如今之行人,礼忏道场,能感灵应者是也。四显机冥应。人于一世勤苦,现善浓积,而不显感,冥有其利,即显机冥益也。法华玄义六上曰:「众生根性百千,诸佛巧应无量。(中略)今略言有四:一者冥机冥应,二者冥机显应,三者显机显应,四者显机冥应。」
【三藏法数】
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不可思议。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也。
感应使者
【佛学大辞典】
(图像)为帝释之使者,禅院以为伽蓝神而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