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感悟  拼音:gǎn wù
心有所感而醒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周太祖感悟,遂赦之。」
《國語辭典》:感召  拼音:gǎn zhào
感化号召。如:「他受到政府的感召,毅然决心回国贡献己力。」
《國語辭典》:感应(感應)  拼音:gǎn yìng
1.互相感动相应。《易经。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
2.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情感和动作。《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西游记》第三六回:「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
3.人以精诚感动神明,神明自然会回应人。《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
4.用于表示交互影响的物理现象,例如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
《國語辭典》:动容(動容)  拼音:dòng róng
1.脸色改变,多指感动之意。如:「他与流浪狗之间的故事,令人动容。」《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文明小史》第六○回:「这时两湖总督蒋铎上了个吁请立宪的摺子,上头看了很为动容,就发下来叫军机处各大臣议奏。」
2.动作与仪容。《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3.摇摆。《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漢語大詞典》:诚感(誠感)
谓精诚感动神祇,因而出现奇迹。晋书·束晳传:“ 太康 中,郡界大旱, 晳 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谓 晳 诚感,为作歌。”南史·刘歊传:“母每疾病,梦 歊 进药,及翌日转有间効,其诚感如此。” 唐 孙逖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公克葬之日,雷雨顿歇於通衢;反虞之际,灵芝或生於灵寝。神明昭格,姻族嗟称,此又孝妻孝子之诚感也。”
《國語辭典》:感佩  拼音:gǎn pèi
1.感激不忘,如佩不离身。唐。李商隐〈上尚书范阳公第三启〉:「感佩恩私,不知所喻。」《红楼梦》第九三回:「倘使得备奔走,糊口有资,屋乌之爱,感佩无涯矣。」
2.感动钦佩。如:「他奋勇救人、不顾危险的行为,实在让人衷心感佩。」宋。苏轼〈答临江军知军启〉:「感佩之至,笔舌难宣。」
《漢語大詞典》:感悦
亦作“感说”。 感动喜悦。《韩诗外传》卷一:“ 宋 人闻之,儼然感説,而 晋国 日昌。”后汉书·虞延传:“有囚於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 延 率掾,殯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欣喜感悦,不敢伪让。”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上之爱才宥过,闻之者莫不感悦。”《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 景公 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
分類:感动喜悦
《國語辭典》:感德  拼音:gǎn dé
感激恩德。如:「这正是感德报恩的表现。」明。李贽〈与焦弱侯〉:「闻有欲杀我者,得兄分剖乃止。此自感德。」
《國語辭典》:感服  拼音:gǎn fú
感动、佩服。宋。苏轼〈谢副使启〉:「感服于󽬿,笔舌难尽。」《红楼梦》第三七回:「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得周到。」
《國語辭典》:怪哉  拼音:guài zāi
非常奇怪。《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怪哉!怪哉!此卦恰与张尚书家的命数,正相符合。」
《漢語大詞典》:心感
(1).谓人心感化。 唐 白居易 《王泽流人心感策》:“泽流心感,而天下不太平者,未之有也。”
(2).心里感动,感激。 元 范康 《竹叶舟》楔子:“累蒙书召,小生非不心感,但是我萤窗雪案,辛苦多年,自谓功名唾手可拾,岂知累科下第,惶恐难归,以此拜访无颜。”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 张姑娘 又把 十三妹 的形容举止并定亲以前怎样先私下问他许多的话都倾心吐胆的告诉了婆婆。 安太太 更是心感。”
《國語辭典》:动物(動物)  拼音:dòng wù
相对于植物的另一大类生物,这类生物多可自行摄食有机物以维生,有神经、感觉,并具运动能力。生存范围遍及世界各处。
《國語辭典》:生动(生動)  拼音:shēng dòng
灵活而不呆板、有变化。宋。米芾《画史》:「已上笔彩生动,髭发秀润。」
《國語辭典》:感化  拼音:gǎn huà
感动他人,使变化气质、弃恶从善。《三国演义》第二回:「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他。」
《國語辭典》:观感(觀感)  拼音:guān gǎn
观察人或事物后所得感想。如:「这次所举办的最新资讯展览,大家的观感都不错。」
《國語辭典》:感奋(感奮)  拼音:gǎn fèn
因受到刺激而奋发。如:「司令在攻击前慷慨陈词,军士们感奋不已。」唐。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吏得去罪死,假种粮齿平人,有以自效。莫不涕泣感奋,相率尽力以奉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