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9,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意蕊
意根
望意
平意
意色
意说
腊意
当意
隐意
匠意
意分
意念
意图
月意
喜意
《漢語大詞典》:意蕊
亦作“ 意蘂 ”。 指心情,心意。谓其纠结如花蕊,故云。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广信侯书》:“岂止心灯夜炳,亦乃意蕊晨飞。”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二五:“诗词亦復然,意蘂抽萌芽。”《负曝闲谈》第十四回:“ 黄子文 以为是有情于他,喜得心花怒放,意蕋横飞。”
《國語辭典》:意根  拼音:yì gēn
佛教用语。为法境六根之一。产生意识作用的基础。佛教部派或主张是某种看不到的物质,或主张是前一刹那的意识。唯识宗则称末那识,一种比意识更微细的意识为意根。《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三:「第六意根,于能了别一切境识有增上用。」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漢語大詞典》:望意
迎合在上者的意旨。《魏书·李彪传》:“昔 光武 议为太子置傅,以问其羣臣,羣臣望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 新阳侯 阴就 可。”
分類:迎合意旨
《漢語大詞典》:平意
意气平和;平心静气。鬼谷子·符言:“言人君善与事结而不安静者,但虚心平意以待之,倾损之期必至矣。” 宋 苏辙 《君术·第四道》:“知无所不言,言无所不尽,开心平意,表里洞达,终身而不见其隙。”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事若尽于物质矣,而物质果足尽人生之本也耶?平意思之,必不然矣。”
《國語辭典》:意色  拼音:yì sè
意态神色。《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客)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瞻默然,意色大恶。」
分類:神情神色
《漢語大詞典》:意说(意説)
凭个人意见创立的说法。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察疑》:“圣人不可以意説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宋书·礼志三:“经传无明文,由 匡衡 俗儒意説,非典籍正义,不可用也。”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四年:“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尊师为非义,意説为得理。” 胡三省 注:“意説者,创意而为之説。”
《韵府拾遗 寘韵》:腊意(腊意)
舒頔诗半亩寒冰栖腊意一川晴日借春温
《國語辭典》:当意(當意)  拼音:dāng yì
中意。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也不知你甚些儿看的能当意,要你做夫人不许我过今日,因此上急忙忙送你到他家内。」
分類:称意合意
《漢語大詞典》:隐意
隐含或显露但没有直接表示的意义。例如:在《旧约》的故事中看到了分析物质和精神之间关系的比喻性隐意。
《國語辭典》:匠意  拼音:jiàng yì
巧妙的创作意念。唐。许孟容 穆公集序:「诵六经得其研深,阅百代得其英华,属词匠意,必本于道。」也作「匠心」。
分類:刻意
《漢語大詞典》:意分
交情,情分。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殷 推求,得 弥 从子 立 、 嶷 孙 巖 於山中,请与相见,深结意分。”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且休説放钱的□□士,更压着养剑客的 孟尝君 ,那里有俺哥哥意分。”
分類:交情情分
《國語辭典》:意念  拼音:yì niàn
1.关注、想念。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太平广记。卷二○。杨通幽》引《仙传拾遗》:「圣上降居于世,我谪于人间以为侍卫耳。此后一纪,自当相见,愿善保圣体,无复意念也。」
2.念头、想法。《朱子语类。卷一二四。陆氏》:「陆子静说颜子克己之学,非如常人克去一切忿欲利害之私,盖欲于意念所起处,将来克去。」《三遂平妖传》第五回:「好儿郎不完就他,却交说嫁一个疯子,你却主何意念?」《豆棚閒话》第五则:「他的意念就与人大不相同,四位长兄也俱不放在心上。」
《國語辭典》:意图(意圖)  拼音:yì tú
意向企图。如:「意图不轨」。
《骈字类编》:月意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 风襟自潇洒,月意何高明。
《漢語大詞典》:喜意
(1).喜悦的心情。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
(2).欢乐的表情。 茅盾 《子夜》十:“﹝ 杜竹斋 ﹞并没说话,可是脸上已有几分喜意。”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