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心治
谓不用法度,而凭主观意愿治理政事。《楚辞·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韩非子·用人:“释法术而心治, 尧 不能正一国。”
《漢語大詞典》:无楫(無楫)
没有划船的桨。喻没有实现意愿的手段。 汉 扬雄 《法言·寡见》:“灝灝之海济,楼航之力也。航人无楫,如航何!” 汪荣宝 义疏:“‘航人无楫,如航何’者,谓通晓治术之人而不假以政柄,不能治国也。 司马 ( 司马光 )云‘……航人以喻儒,楫以喻势位’是也。” 唐 徐夤 《温陵残腊书怀寄崔尚书》诗:“济川无楫拟何为,三杰还从 汉祖 推。”
《漢語大詞典》:通意
表达意愿。新五代史·死事传·王思同:“因遣伶奴 安十十 以五絃謁 思同 ,欲因其懽以通意。”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会 忠定 有辅立之议,使 韩侂胄 通意东朝。”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方金湖计处板升逆种》:“但公此时,只宜付之不知,不必通意老酋,恐献以为功,又费一番滥赏。”
《漢語大詞典》:足志
谓使意愿圆满地表达出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 陆德明 释文:“足,将住反。” 唐 权德舆 《徐泗濠节度使赠司徒张公文集序》:“足言足志,践履章灼。”
《漢語大詞典》:千万意(千萬意)
百姓的意愿。 宋 陆游 《送范舍人还朝》诗:“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
分類:百姓意愿
《漢語大詞典》:达志(達志)
(1).实现了愿望。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喜颜非忸怩,达志无陨穫。”
(2).表达心意;表示出意愿。《宋史·乐志十二》:“皇天降物,屡化若神。圣实先识,躬以教民。功被天下,为万世文。币以达志,庶几彻闻。”
《漢語大詞典》:违志(違志)
违背意愿。 宋 韩维 《程伯淳墓志铭》:“先生与 正叔 朝夕就养无违志,闺门之内,雍肃如礼。” 明 李东阳 《〈叶文庄公集〉序》:“其或违志咈意,不克自尽,则欷歔顰蹙,若有已而不能已者。”
分類:违背意愿
《漢語大詞典》:倾移(傾移)
(1).谓以权谋促使在上者俯从自己的意愿。《汉书·刘向传》:“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依恶,歙歙訿訿,数设危险之言,欲以倾移主上。”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初, 臧质 阴有异志,以 义宣 凡弱,易可倾移,欲假手为乱,以成其姦。”
(2).倾覆转移。南史·齐纪下:“ 武帝 晏驾而鼎业倾移也。”明史·史可法等传赞:“盖 明 祚倾移,固非区区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3).指倒仆迁移。 唐 孟郊 《答友人》诗:“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4).背离,偏离。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 是仪 ﹞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 嘉 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吴主 遂舍之。’”
《漢語大詞典》:偏指
偏私的意愿。指,同“ 旨 ”。史记·匈奴列传:“世俗之言 匈奴 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讇纳其説,以便偏指,不参彼己。”
《漢語大詞典》:鄙愿(鄙願)
谦称自己的意愿。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平涤九区,恢维宇宙,斯亦吾之鄙愿也。”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故凡僕之鄙愿,苟於道有所见,不特见之,必实体行之。”
《漢語大詞典》:嘉愿(嘉願)
美好的意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神明之意,候望禋享,兆民顒顒,咸注嘉愿。”南史·宋纪上·武帝:“副率土之嘉愿,恢洪业於无穷。”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默誓去外俗,嘉愿还中州。”
分類:美好意愿
《漢語大詞典》:标心(標心)
表明意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於万古之上,而送怀於千载之下。”
分類:表明意愿
《漢語大詞典》:百意
众人的意愿。《韩诗外传》卷五:“百礼洽则百意遂,百意遂则阴阳调,阴阳调则寒暑均。”
分類:众人意愿
《漢語大詞典》:微观(微觀)
(1).谓以言挑之,窥其意愿。后汉书·李通传:“ 通 因具言讖文事, 光武 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 守 在 长安 , 光武 乃微观 通 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上命 皋 先作边将书以諭之,微观其趣。”
(2).希腊语构词成分micro的意译,即“小”的意思,与“宏观”相对。如:微观经济学,微观世界。
《漢語大詞典》:恳志(懇志)
恳切的意愿。 唐 贾至 《授敬羽武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制》:“载执谦光,思弘让节,宜遂其恳志,退守本官,可守前官。”
分類:恳切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