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语简意赅(語簡意賅)
语言简练,意思完备。 余易木 《初恋的回声》十一:“如今,当‘周马’这个绰号,由于语简意赅,迅速地成为我的正式代号的时候,我反而处之泰然了。”
《漢語大詞典》:意宪(意憲)
意思,意志。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其老,观其意宪慎,强其所不足而不踰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一义而误解例:“《大戴礼·文王官人篇》:‘其老,观其意宪慎。’按:意、宪同义。 原宪 ,字 子思 ,是宪有思义。意宪犹意思也。”
分類:意思意志
《國語辭典》:意味深长(意味深長)  拼音:yì wèi shēn cháng
意境趣味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宋。朱熹〈论语序说〉:「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也作「意义深长」。
《國語辭典》:助动词(助動詞)  拼音:zhù dòng cí
文法中的一种辅助动词。表示可能、必要等的特殊动词,如「会」、「该」、「愿意」等。
《漢語大詞典》:瞻予马首
看我马头(所向),意思是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荀偃令日“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进退要听我的命令。后来用“马首是瞻”来比喻服从指挥或乐意追随。瞻,看。
《國語辭典》:闻名不如见面(聞名不如見面)  拼音: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
听闻比不上亲眼目睹的真切。《北史。卷九一。列女传。魏房爱亲妻崔氏传》:「具丘人列子不孝,吏欲案之,景伯为之悲伤,入白其母。母曰:『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但呼其母来,吾与之同居,其子置汝左右,令其见汝事吾,或应自改。』」《红楼梦》第七七回:「『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没药性的爆竹,只好装幌子罢。」
《漢語大詞典》:太上之忘情
熟语,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可以忘记喜怒哀乐之情,也就是没有感情的意思。“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不能学太上之忘情。——· 林觉民《与妻书》
《漢語大詞典》:送抱推襟
真诚相待的意思。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六:“ 康祺 独怪 容甫 ( 汪容甫 )受少宰旷代之知,復得 仪徵 相国、镇洋制府送抱推襟,慇慇以国士相期待。”
《國語辭典》:天诛地灭(天誅地滅)  拼音:tiān zhū dì miè
恶贯满盈,为天地所不容。《红楼梦》第二九回:「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
《国语辞典》:天不绝人(天不绝人)  拼音:tiān bù jué rén
上天不会断绝人的生机,表示仍有希望的意思。如:「失败了不气馁,天不绝人,终究有成功之日。」《老残游记》第一回:「正在无可如何,可巧天不绝人,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
《國語辭典》:言简意赅(言簡意賅)  拼音:yán jiǎn yì gāi
言辞简练,意思完备。如:「先生这几句话言简意赅,真是令人佩服。」《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传三。陈奂传》:「奂尝言大毛公诂训传言简意赅,遂殚精竭虑,专攻毛传。」
《國語辭典》:言外之意  拼音:yán wài zhī yì
话里没有明说而间接透露的意思。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
《国语辞典》:洋鬼子  拼音:yáng guǐ zi
俗称外国人。含有憎恶的意思。《孽海花》第二回:「怎么奇渥温、木华黎、秃秃等名目,我懂也不懂。听他说得联联翩翩,好像洋鬼子话一般。」
《漢語大詞典》:一语双关(一語雙關)
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即表面上一个意思,而暗中却藏着另一个意思。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 焦克礼 ﹞又转脸看看 弯弯绕 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國語辭典》:伊于胡底  拼音:yī yú hú dǐ
伊,助词无义。于,往。胡,何。底,止。伊于胡底意谓不知将落到什么地步为止。比喻后果不堪设想。《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