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荒悸
恐荒;惊慌。荒,同“ 慌 ”。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 之问 荒悸不能处家事。”
分類:惊慌
《漢語大詞典》:遑讶(遑訝)
惊慌。 明 何景明 《躄盗》:“躄盗度将曙,又闻远舍有人语笑,柜出大声曰‘盗劫我’,二盗遑讶遁去。”
分類:惊慌
《漢語大詞典》:恍悸
犹惊慌。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若问以《坟》《索》之微言,鬼神之情状,万物之变化……则怳悸自失。”
分類:惊慌
《漢語大詞典》:骇慌(駭慌)
惊慌。 黄谷柳 《虾球传·不是冤家不碰头》:“她骇慌得脸色发青,两脚酸软,半晌说不出话来。”
分類:惊慌
《國語辭典》:骇遽(駭遽)  拼音:hài jù
惊惶急迫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分類:惊慌
《國語辭典》:惶恐  拼音:huáng kǒng
1.恐惧不安的样子。《北史。卷二二。长孙嵩传》:「容貌魁伟,音声如钟,大为鲜卑语,遣人传译以答问。客惶恐不敢仰视。」也作「皇恐」。
2.惭愧。亦用以表示谦逊。元。范康《竹叶舟。楔子》:「自谓功名唾手可拾,岂知累科下第,惶恐难归。」
《漢語大詞典》:惶惧(惶懼)
恐惧,惊慌。汉书·杜周传:“ 敞 惶惧,移病,以语 延年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盗入其居,夫妇惶惧,不知所为。”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國語辭典》:惊骇(驚駭)  拼音:jīng hài
慌张害怕。《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克用乃纵沙陀剽掠,城中惊骇。」
《國語辭典》:惊扰(驚擾)  拼音:jīng rǎo
1.震动扰乱。《后汉书。卷二六。伏湛传》:「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
2.烦扰。《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吾军士惊扰汝乡,吾甚不安。」也作「惊动」。
《國語辭典》:失措  拼音:shī cuò
因为惊慌而不知所措。《宋史。卷四八六。外国传二。夏国传下》:「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
《國語辭典》:惊惶(驚惶)  拼音:jīng huáng
害怕惶恐。《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道元惊惶奔走,神将赶来环绕所居九仙山下一匝,被他赶著,一鞭打在脑后。」
《國語辭典》:鼠窜(鼠竄)  拼音:shǔ cuàn
像老鼠奔窜般的惊惶逃走。《三国演义》第六回:「李傕抱头鼠窜,回见董卓。」
《漢語大詞典》:惊顾(驚顧)
惊慌地回头张望。 宋 苏辙 《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黄狐惊顾啸儔侣,飞鸟先起如苍鹰。”
《國語辭典》:惊惧(驚懼)  拼音:jīng jù
惊恐害怕。《三国演义》第一○回:「公乃吾之心腹,何须惊惧?」
《漢語大詞典》:生毛
(1).长毛。 汉 刘向 列仙传·毛女:“毛女者,字 玉姜 ,在 华阴 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 秦始皇 宫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 韩终 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汉元帝 竟寧 元年, 长陵 铜驼生毛,毛端开花。”
(2).形容历时很久。 宋 阮阅 诗话总龟·讥诮中·刘鲁风:“ 刘鲁风 江西 投所知,为典謁所阻,因得一絶曰:‘万卷书生 刘鲁风 ,烟波千里謁文公。无钱乞与 韩知客 ,名纸生毛不为通。’”
(3).犹发毛。形容惊慌、害怕。 宋 苏轼 《送李公恕赴阙》诗:“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