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惊恼(驚惱)
惊动打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王铁面》:“彼且復来,来之日有小惊恼,然不关身也。”
分類:惊动打扰
《漢語大詞典》:拽巷啰街(拽巷囉街)
谓大声呼叫,惊动街坊。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我恰行出衙门,那妮子舞旋旋,摩拳擦掌,叫吖吖拽巷囉街。”亦作“ 拽巷攞街 ”、“ 拽巷逻街 ”。 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全不想离乡背井,动不动拽巷攞街。”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逩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
《国语辞典》:浮云惊龙(浮云惊龙)  拼音:fú yún jīng lóng
飘浮的云彩,惊动的神龙。多用以形容书法的遒劲、奔放。语本《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漢語大詞典》:哗世动俗(譁世動俗)
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宋 曾巩 《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其为人,居家孝友,遇人和易质厚,不为聪明机巧以譁世动俗。”
《漢語大詞典》:轰动一时
引起一时极大注意的;一时惊动许多人的。例如:杂耍演员带回来了一项轰动一时的绝技。
《國語辭典》:打草惊蛇(打草驚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打草惊蛇比喻某甲受到惩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对方有所察觉,预先防备。《水浒传》第二九回:「空自打草惊蛇,倒乞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分類:作事惊动
《漢語大詞典》:惊师动众(驚師動衆)
亦作“惊群动眾”。 惊动众人。 明 袁宏道 《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羣动众。”红楼梦第四五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分類:惊动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