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释慈源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慈源,字悟道,亦号守拙。姓曾氏,新化人。父传唯,母张氏,夙抱悲怀,事佛惟谨,诞源之夕,祥光烛隅,里人异之。幼侍母食,同甘蔬菜。母没,经堂佛像,亲絜供奉,不异存日。尝自陈明水一盂祝曰:“此水不腐,吾当归依。”瞬焉五载,清洁如初。丙子父丧告终,乃礼邑中法华庵松华披剃,旋具戒于福严怡。复依南岳祝圣默庵仁,亲炙既久,得力独多,深造堂奥,遂承心印,称南宗高足。丙戌还新,独蠲钜赀,修葺城南承熙寺。寺为宋章惇平蛮后所创建,年湮荒芜,至是辟为丛林,法席重晖,僧侣云集。衡之悟真,邵之尊美,皆礼之首座,参同异焉。甲午,说法邵阳师子峰龙华寺,集者数百人。丙申,复依仁于祝圣,日诵《法华》,以为常课。丙午,卓锡资东锦石峰,旧有古寺曰慧龙。日就隤废,而山水之胜,甲于一郡。源因拓其前址,廓其新式,栋宇有辉,金像赫赩,额曰四愿,从所志也。寺中规制,一如丛社,道风翕然,溢于资流。寂于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三日,年五十七,腊二十八,塔于锦石峰下,衡山戴鳌为之铭。
《國語辭典》:参悟(參悟)  拼音:cān wù
参透、领悟。《红楼梦》第六四回:「袭人么,越发道学了,独自在屋里面壁呢。……你快瞧瞧去罢!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
《漢語大詞典》:冥极(冥極)
(1).终极,指天。《穀梁传·庄公三年》“三合然后生” 晋 范宁 注:“会二气之和,极发挥之美者,不可以柔刚滞其用,不得以阴阳分其名,故归於冥极而谓之天。”
(2).佛教指悟道的最终境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及身随顺玄化,诚以信往,然后悟随应求,一悟所振,终可遂至冥极。”
《漢語大詞典》:无字句(無字句)
指参禅悟道的诗句。 元 耶律楚材 《寄平阳净名院润老》诗:“刻烛赋成无字句,按徽弹彻没弦琴。”参见“ 无字悟 ”。
《漢語大詞典》:无字悟(無字悟)
佛教语。佛教常谓只执着文字不能见性悟道,特别是禅宗单提“教外别传”的“心印”,故称“不立文字”。后因称参禅悟道为“无字悟”。 元 萧国宝 《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简尽残经无字悟,觉来幡动不关风。”
《漢語大詞典》:一滴禅(一滴禪)
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 宋 本觉 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 曹溪 一滴水?’ 眼 曰:‘是 曹溪 一滴水。’ 韶 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宋 唐庚 《梦泉》诗:“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禪。”
《漢語大詞典》:无字悟(無字悟)
佛教语。佛教常谓只执着文字不能见性悟道,特别是禅宗单提“教外别传”的“心印”,故称“不立文字”。后因称参禅悟道为“无字悟”。 元 萧国宝 《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简尽残经无字悟,觉来幡动不关风。”
《漢語大詞典》:摄悟(攝悟)
谓收敛心神以悟道。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答琳公难》:“若人皆得意,亦何贵于摄悟假知之论旨。”
《漢語大詞典》:证品(證品)
谓修炼悟道而登神仙流品。 前蜀 杜光庭 《宣胜军使王谠为亡男昭胤明真斋词》:“度南丹流火之庭,昇上境洞阳之府。参玄证品,悟道登真。” 前蜀 杜光庭 《皇后修三元大醮词》:“九玄七祖,证品仙庭。”
《国语辞典》:菩提迦耶  拼音:pú tí jiā yē
地名。位于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县,相传释迦牟尼在此菩提树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于该处立大塔以资纪念。现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纪改建者。十九世纪经英国考古学家发现后,重新成为佛教朝山的重点,今已有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西藏、不丹、尼泊尔、中国、日本等地佛教徒盖多所寺院于此。也称为「菩提道场」、「佛陀伽耶」。
《国语辞典》:渡河香象  拼音:dù hé xiāng xiàng
比喻悟道精深。后也用以比喻文章写得精辟透澈。参见「香象渡河」条。宋。陆游〈雍熙请伦老疏〉:「某人渡河香象,跋浪长鲸。初得好于室中,耳聋三日,晚抽身于林下,壁观九年。」
《漢語大詞典》:竿木逢场(竿木逢場)
景德传灯录·道一禅师:“ 邓隐峯 辞师,师云:‘什么处去?’对云:‘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对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谓悟道在心,不拘时地。后以“竿木逢场”谓随事应景。 宋 范成大 《题湘山大施堂》诗:“若论 大施 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
《漢語大詞典》:辟支小乘
佛教语。即辟支佛乘。因其并无师承,独自悟道,未能达到无上觉悟的法界而成佛,故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吾佛以救度众生为本,吾每静脩洞中,固是正果。但只独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亦称“ 辟支下乘 ”。 清 蒋士铨 《空谷香·心梦》:“犹坠辟支下乘,不能见如来也。”
自然悟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依本觉内熏,有不依他教,自然开悟者,是名自然悟道。依此理而成最初一佛无师之义也。
悟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开真实之知见,證悟菩提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