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26 【介绍】: 春秋时楚国国君,熊氏,名恽,一作頵。文王子。杀其兄楚王堵敖而自立。即位初,内布德施惠,外结好诸侯,向南开拓国土千里。屡用兵中原与齐争霸。三十四年,与宋争霸,射伤宋襄公,败之于泓水。楚自此称雄中原。次年,晋公子重耳流亡过楚,成王厚遇之。后与晋战于城濮,为晋所败。晚年,不听令尹子上劝告,立商臣为太子,后又废之,更立子职,终为商臣围困自杀。在位四十六年,谥成。
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王名頵,一云名恽,文王子。弑兄杜敖嚭而代立,在位四十六年,为其子商臣所弑,谥曰成王。
郑僖公 朝代:春秋郑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66 【介绍】: 一作釐公。春秋时郑国国君,名恽,一作髡顽。成公子。为太子时至晋、楚,均不以礼。及即位后,晋会诸侯于郑,子驷为相,又不以礼待之。子驷乃使人杀公而以暴病卒告诸侯。在位五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4 【介绍】: 西汉京兆华阴人,字子幼。司马迁外孙。习《史记》,宣播于世。宣帝时任左曹,以告发霍氏谋反,封平通侯,迁中郎将。神爵元年为诸吏光禄勋。廉洁无私,好发人罪过,多结怨忌。后为人所告,免为庶人,家居治产业,以财自娱。与友人孙会宗书,语多怨恨。宣帝见而恶之,以大逆无道罪腰斩。
全汉文·卷三十二
恽字子幼,敞第二子,初为郎,补常侍骑,擢左曹。地节中封平通侯,迁中郎将。神爵初拜光禄勋。五凤二年,与太仆戴长乐相失,免为庶人,后岁馀要斩。
涂恽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扶风平陵人,字子真。从徐敖学古文《尚书》。王莽时贵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汝南西平人,字君章。治《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上书王莽,斥为“窃位”。收系诏狱,会赦得出。光武时举孝廉,为洛阳上东城门侯。帝尝出猎夜还,恽拒关不纳,次日上书谏,赐布百匹。后授太子刘彊《韩诗》,侍讲殿中。及郭后废,劝太子让位,退居藩国。迁长沙太守,坐事免归。
全后汉文·卷十七
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莽时以上书系狱,会赦得免。建武中,积弩将军傅俊请为将兵长史,后归为县门下掾,病去。又为郡功曹,去客江夏郡。举孝廉,为上东城门候,后为梁令,迁长沙太守。坐事左转芒长,寻免。
荀恽 朝代:曹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颍川颍阴人,字长倩。荀彧长子。娶曹操女。与曹植友善,为曹丕所恨。彧死,嗣侯爵,官至虎贲中郎将。早卒。
陈恽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桐庐人,字子厚。仕至黄门侍郎、征寇将军,封馀杭侯。相传有仙术,尝于馀杭筑九里塘,一夕而成。
何恽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三十二
恽,桢子,咸宁末为扬州别驾,累迁豫州刺史。
张恽 朝代:

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八十三
恽,泰康初为侍中领博士。
李恽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赵郡平棘人,字善祖,小字药囊。为中书侍郎。从太武帝征凉州,战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5—517 【介绍】: 南朝梁河东解人,字文畅。柳世隆子。少好学,工诗,善尺牍。又从嵇元荣、羊盖学琴,穷其妙。初为齐竟陵王法曹行参军。梁武帝时累官左民尚书、广州刺史、吴兴太守。为政清静,民吏怀之。又精医术,善弈棋,奉命品定棋谱,评其优劣。有《清调论》、《卜杖龟经》。
全梁文·卷五十八
恽字文畅,河东解人。齐竟陵王引为法曹,累迁相国右司马,入梁为广州刺史,再为吴兴太守,卒赠侍中中护军将军,有集十二卷。
郦恽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3—528 【介绍】: 北魏范阳涿县人,字幼和。郦范从子。有文才,尤长吏干。举秀才,射策高第,为奉朝请,历官行台郎、尚书外兵郎。孝明帝武泰中,守平阳,尔朱荣部陷城,被杀。
庞卿恽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4—628 【介绍】: 唐相州邺县人。隋末为左翼卫。归唐,从平霍邑,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从平薛举,授大将军。复从讨王世充、刘黑闼,以功授上柱国。高祖武德五年,授秦王府右车骑将军。七年,迁左内马军副总管。九年,以玄武门之变功,授左卫副率,封安化郡公。太宗贞观元年,授左武候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太宗第七子。始封郯王,授洛州刺史。后改蒋王,拜安州都督。其器用服玩,多至四百车,为有司劾奏。高宗上元中,迁箕州刺史,或诬恽谋反,惶惧自杀。
全唐文·卷九十九
恽。太宗第七子。始王剡。徙王蒋。拜安州都督。永徽三年徙梁州。上元中迁箕州刺史。录事参军张君彻诬以反。惧。自杀。高宗知其枉。赠司空荆州大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京兆人,俗姓韩,字玄恽,名犯太宗讳,以字行。幼出家,居青龙寺。高宗显庆中,诏住京师西明寺,以著书为务。有《法苑珠林》、《信福论》、《大小乘禅门观》、《四分律讨要》、《金刚经集注》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韩,字玄恽,因避太宗讳,多以字行。原籍伊阙(今河南伊川),因祖代为官,遂居长安(今陕西西安)。12岁出家于长安青龙寺,高宗显庆间尝预玄奘译事。后入西明寺,与道宣律师同传律宗。撰有《法苑珠林》、《诸经要集》、《善恶业报论》等书。《法苑珠林》影响最著,在唐代即盛传,为沟通佛经内容与变文讲唱之津梁。《宋高僧传》卷四、《大唐内典录》卷五有传。《法苑珠林》、《诸经要集》等书存其诗偈6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九百十二
道世字玄恽。避太宗偏讳以字行。俗姓韩氏。其先伊阙人。祖代因官为京兆人。年十二。出家青龙寺。显庆中诏住慈恩寺。复诏总持西明寺。编法苑珠林。至总章元年毕功。
全唐诗续补遗
道世,俗姓韩,字玄恽,伊阙人。后避太宗讳以字行。年十二出家,显庆中诏居京师西明寺。所著有《法苑珠林》、《诸经要集》、《四分律讨要》、《金刚经集注》等。卒于总章元年后。一云弘道元年卒。诗六十二首。(《全唐诗》无道世诗,传据《宋高僧传》卷四、《释氏疑年录》卷四)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玄恽。其先伊阚韩氏。祖代官京兆。子孙家焉。年十二依青龙寺辞俗名犯大宗庙讳。以字行。 研覈律部。尤慕上乘。显庆间。以奘师新翻经论。入内共养。仍选慈恩寺大德轮番行道。不替于时。世预其列。 及东宫造西明寺亦以英博召居之。时宣律师盛阐毗尼。世辅翊不敢怠。复编类一书。号法苑珠林。百篇釐为十帙。以使内学披揽。馀著述颇多既而卒。寿腊之详。史不具述。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道世。字玄恽。姓韩氏。厥先伊阙人也。祖代因官为京兆人焉。生且渥润渐而聪敏。俄厌众沙思参救蚁。二亲钟爱遏绝其请。久而遂心。时年十二。于青龙寺出家。从执德瓶止临欣鉴。律宗研覈书籍钻寻。特慕上乘融明实性。于时籍甚三辅钦归。显庆年中。大帝以玄奘师所翻经论。未几诏入内。及慈恩寺大德。更代行道不替于时。世亦预其选。及为皇太子造西明寺。爰以英博召入斯寺。时道宣律师当涂行律。世且旁敷。同驱五部之车。共导三乘之轨。人莫我及。道望芬然。复因讲贯之馀。仍览甚深之藏。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趣佳辞无足于传记。由是搴文囿之菁华。嗅大义之瞻卜。以类编录号法苑珠林。总一百篇。勒成十帙。始从劫量终乎杂记。部类之前各序别论。令学览之人就门随部捡括所知。如提纲焉。如举领焉。世之用心周乎十稔。至总章元年毕轴。兰台郎李俨为之都序。此文行于天下。又著善恶业报及信福论。共二十三卷。大小乘禅门观及大乘观。共十一卷。受戒仪式礼佛仪式共六卷。四分律讨要五卷。四分律尼钞五卷。金刚经集注三卷。十部都一百五十三卷。世颇多著述。未测其终。名避太宗庙讳多行字耳。故时称玄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