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恼害(惱害)
犹恼恨。百喻经·共相怨害喻:“为瞋恚故,欲求毘陀罗呪,用恼於彼。竟未害他,先为瞋恚,反自恼害。”法苑珠林卷八七:“何故瞋恼常为众人之所恼害?缘此瞋恼恼害於人,人亦恼害。”
分類:恼恨
《漢語大詞典》:恨毒
恼恨。后汉书·张奂传论:“ 张奂 见欺竖子,扬戈以断忠烈。虽恨毒在心,辞爵谢咎。”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马氏 费坏了些气力,恨毒不过,狠打了一塲才罢。”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蛇鬼:“恨毒已极,兹来报仇耳。”
分類:恼恨
《國語辭典》:可憎  拼音:kě zēng
1.使人恼恨、厌恶。唐。韩愈 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2.可爱。《董西厢》卷四:「可憎姐姐,休把人僝僽。」也作「可曾」。
3.可爱的人、意中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若是回廊下没揣的见俺可憎,将他来紧紧的搂定。」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三折:「这搭儿再能见俺可憎,便医可了天样般相思病。」也作「可憎才」。
《國語辭典》:可恶(可惡)  拼音:kě wù
令人厌恶。《西游记》第三一回:「你把我浑家估倒在何处,却来我家诈诱我的宝贝?著实无礼!可恶!」《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大石崖、金狗洞一带的苗子,尤其可恶!」
《國語辭典》:不忿  拼音:bù fèn
1.不埋怨、不愤怒。《礼记。坊记》:「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战国策。秦策五》:「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
2.不甘心、不服气。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他不肯入来,就著飞红寄将我一首词儿去叫他,他不肯来,我和飞红也心里不忿他。」也作「不分」。
3.不满、恼恨。《红楼梦》第二五回:「那赵姨娘素日虽然也常怀嫉妒之心,不忿凤姐、宝玉两个,也不敢露出来。」
4.不料。元。耶律楚材 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二首之一:「正愁晓雪冰生砚,不忿西风叶坠柯。」也作「不分」、「不愤」。
《國語辭典》:可恼(可惱)  拼音:kě nǎo
使人恼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出:「把胡须都采落了,如何见人?可恼之极!」
分類:恼恨
《漢語大詞典》:懊惜
懊恼惋惜;恼恨痛惜。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二十六日烧两束书,可百餘纸,不听人见,意疑此必皆已焚燬,懊惜弥切。”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击砚图:“ 吴匏菴 尝蓄一 铜雀 瓦砚,甚珍之。一日,出示其友,某公恶 曹瞒 ,拔剑击之,立碎。 匏菴 懊惜。”
《漢語大詞典》:肯恼(肯惱)
令人恼恨。红楼梦第二二回:“你又拿我作情,倒説我小性儿,行动肯恼。”
分類:恼恨
《漢語大詞典》:诮恨(誚恨)
讥笑和恼恨。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议者徒见不得等位元首,横生誚恨。”
分類:讥笑恼恨
《漢語大詞典》:羞恼成怒(羞惱成怒)
因羞愧恼恨而发怒。红楼梦第七一回:“这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便羞恼成怒了。” 鲁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义”》:“倘这医生羞恼成怒,喝道:‘你嘲笑我的好药料主义,就开出你的药方来!’那就更是大可笑的‘现状’之一。”
《漢語大詞典》:怀恨在心
指的是由于真正的或猜想的蔑视、冒犯、屈辱或其他恼恨的原因而具有深为不满的怨恨。例如:而且由于中断了她与拉尔夫的友谊交往而对他怀恨在心。
《漢語大詞典》:恼恨恨(惱恨恨)
恼恨貌。 王子硕 《评工会上》:“ 桂权 爹长出了一口气,恼恨恨地坐在椅子上生闷气。”
分類:恼恨
《漢語大詞典》:愧恼(愧惱)
羞惭恼恨。 叶圣陶 《苦辛》:“我们那里知道新郎听了我们的笑声将触动终生不灭的伤痛,还将发生眼前新来的愧恼!”
分類:羞惭恼恨
《國語辭典》:老羞成怒  拼音:lǎo xiū chéng nù
羞愧到了极限而转变成恼怒。《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革。」也作「恼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