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22
典故
9
词典
714
佛典
188
其它
11
共714,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姑恶
怀恶
恶名
恶草
恶客
可恶
甚恶
浪恶
恶衣
见恶
险恶
恶杀
恶逆
十恶
恶言
《國語辭典》:
姑恶(姑惡)
拼音:
gū è
动物名。一种水鸟。因为其鸣叫声像姑恶而得名。
分類:
鸟名
叫声
《漢語大詞典》:
怀恶(懷惡)
心怀邪恶。
《公羊传·昭公十一年》
:“怀恶而讨不义,君子不为也。”
《
周书·武帝纪下
》
:“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軼。”
分類:
心怀
邪恶
《國語辭典》:
恶名(惡名)
拼音:
è míng
不好的名声。《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杀之无损,徒有恶名。」唐。
杜甫
〈
后出塞
〉诗五首之五:「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分類:
恶名
坏名声
名声
《漢語大詞典》:
恶草(惡草)
(1).有害的草,毒草。常以喻邪恶者。 唐
李商隐
《述德抒情》
诗:“恶草虽当路,寒松实挺生。” 清
唐孙华
《张蒿园斋观离薋园图》
诗之四:“恶草只今仍塞路,芳兰自古忌当门。”
(2).粗劣的食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怀古》
:“召同乡中士绅饮,序以齿列,不论官,座中常有进士以齿加於京堂上者,具尝恶草,而情固款洽也。”
分類:
恶草
粗劣
有害
食物
毒草
邪恶
《國語辭典》:
恶客(惡客)
拼音:
è kè
1.庸俗、不受欢迎的客人。元。张可久〈水仙子。佳人微醉脱金钗〉曲:「佳人微醉脱金钗,恶客佯狂饮绣鞋。」
2.为害主人的宾客,通常指盗贼而言。如:「昨晚邻家有恶客闯入,据估计财物损失大约在十万元左右。」也作「恶宾」。
3.宋。姚宽《西溪丛语》载有花卉三十客,其中「棠梨」为「鬼客」,「曼陀罗」为「恶客」,故「恶客」乃成「曼陀罗」的别名。参见「曼陀罗」条。
分類:
庸俗
植物
不堪
饮酒
曼陀罗
不受
欢迎
客人
酗酒
《國語辭典》:
可恶(可惡)
拼音:
kě wù
令人厌恶。《西游记》第三一回:「你把我浑家估倒在何处,却来我家诈诱我的宝贝?著实无礼!可恶!」《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大石崖、金狗洞一带的苗子,尤其可恶!」
分類:
可恶
憎恶
厌恶
恼恨
《高级汉语词典》:
甚恶
讨厌之极;非常讨厌;反感之至
《骈字类编》:
浪恶(浪恶)
皇甫松浪淘沙诗见滩头下。
《漢語大詞典》:
恶衣(惡衣)
破旧或粗劣之衣。 宋
田况
《
儒林公议
》
卷上:“ 张知白 清俭好学,居相位如布素时,其心逸也。及病革,上幸其家,夫人恶衣以见。”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
:“使世之人皆惟是取给於布帛菽粟而已,则是 禹 可以恶衣承祭,而不必致孝乎鬼神。”
分類:
破旧
粗劣
《漢語大詞典》:
见恶(見惡)
看到坏的事物。
《左传·隐公六年》
:“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被憎嫌。
《
左传·哀公二十年
》
:“ 黯 也进不见恶,退无谤言。”
《
论语·阳货
》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國語辭典》:
险恶(險惡)
拼音:
xiǎn è
1.地势险阻恶劣。唐。
韩愈
〈
泷吏
〉诗:「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
2.比喻情势或世情奸险凶恶。如:「风云险恶」、「人心险恶」。
分類:
险恶
危险
险峻
可怕
贫瘠
《漢語大詞典》:
恶杀(惡殺)
厌恶杀生。
《
魏书·崔亮传
》
:“ 灵太后 令曰:‘ 亮 为臣不忠,去留自擅……但吾摄御万几,庶兹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
:“圣朝好生恶杀,收雷寝电。” 明
宋濂
《西域军中获角端颂》
:“是兽名角端,能日行万八千里,其见则恶杀之象,殆天使之告陛下耶?”
分類:
厌恶
杀生
《國語辭典》:
恶逆(惡逆)
拼音:
è nì
古代刑律,殴打或谋杀父母之罪,为十恶罪之一。
分類:
奸恶
恶逆
刑律
逆乱
十恶
殴打
谋杀
祖父母
父母
《國語辭典》:
十恶(十惡)
拼音:
shí è
古代最严重的十大罪行。《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分類:
封建
佛教
杀生
刑律
偷盗
十种
邪淫
妄语
恶口
贪欲
瞋恚
邪见
十恶
《國語辭典》:
恶言(惡言)
拼音:
è yán
无礼、辱骂人的话。《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仲由传》:「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云长知此人有忠义之气,更不以恶言相加,亦不出战。」
分類:
恶言
无礼
中伤
言语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