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逢恶导非
功过状
采生折割
弃恶从善
劝善惩恶
佛类词典
恶行
发起恶行过失
《漢語大詞典》:逢恶导非(逢惡導非)
谓逢迎坏人,助长恶行。明史·张文明传:“且言 江彬 逢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无闻,亦当罚治。”
《漢語大詞典》:功过状(功過狀)
古代记录文武官员功过、善恶行能的文书。新唐书·百官志一:“亲王及中书、门下、京官三品以上,都督、刺史、都护、节度、观察使,则奏功过状,以覈考行之上下。”
《國語辭典》:采生折割(採生折割)  拼音:cǎi shēng zhé gē
采取生人的精魄,并分割其肢体,而以法术合药诈敛钱财的邪恶行为。《清会典事例。卷八○四。刑部。刑律人命。采生折割人》:「凡采生折割人者,凌迟处死。」
《漢語大詞典》:弃恶从善(棄惡從善)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如:犯罪分子只有坦白交待、弃恶从善才有出路。
《國語辭典》:劝善惩恶(勸善懲惡)  拼音:quàn shàn chéng è
奖励善人,惩诫做奸犯科的人。语本《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汉。王符《潜夫论。三式》:「今则不然,有功不赏,无德不削,甚非劝善惩恶,诱进忠贤,移风易俗之法术也。」《汉书。卷七六。张敞传》:「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三辅尤异。」也作「劝善戒恶」、「劝善黜恶」。
恶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善之行也。俱舍论十六曰:「一切不善身语意业,如次名身语意恶行。」十地论义记四本曰:「现习恶行,当受大苦。」
【佛学常见辞汇】
恶劣的行为。
发起恶行过失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由烦恼妄惑,造诸杀盗淫妄种种恶业,轮转生死,无有出期,是为发起恶行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