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俛眉
(1).低眉。表示谦卑、恭顺、沉痛等情状。《文选·扬雄〈解嘲〉》:“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羣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 刘良 注:“不低眉下色以求贤人也。”北史·萧大圜传:“百年几何,擎跽曲拳。四时如流,俛眉躡足。” 宋 梅尧臣 《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诗:“去年我丧子与妻,君闻我悲尝俛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女俛眉承睫,殷勤臻至。”
(2).谓向……低头屈服。南史·宋本纪上:“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俛眉猾竖,无由自效,顾瞻 周 道,寧不弔乎!”梁书·武帝纪上:“皆俛眉姦党,受制凶威。”
《國語辭典》:交手  拼音:jiāo shǒu
1.交战、打斗。《宋书。卷八七。殷琰传》:「贼至不击,复欲何待?且统军在后,政三二里间,比吾交手,何忧不至?」《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天下有这等大力的人,早是不曾与他交手,不然性命休矣!」
2.牵手。《楚辞。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史。卷四六。李安人传》:「安人少时贫,有一人从门过,相之,曰:『君后当大富贵,与天子交手共戏。』」
3.拱手表示尊敬顺从。《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刺王刘旦传》:「前高后时,伪立子弘为皇帝,诸侯交手事之八年。」《新唐书。卷八九。尉迟敬德传》:「大王即不听,请从此亡,不能交手蒙戮。」
4.交接职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因是他交手的前任官,多有首尾的。持差人赍了赙仪奠帛,前往致吊。」
《漢語大詞典》:唯阿
(1).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阿皆应诺声。后因以“唯阿”喻差别极小。宋书·蔡兴宗传:“率卫相去,唯阿之间。” 唐 刘禹锡 《〈送鸿举师游江西〉诗引》:“视予之仕,昔与今乃唯阿之差耳。”
(2).形容卑恭顺从。 明 唐顺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嚘咿唯阿,苞苴承迎之行,可以无谴訶憎疾於人。” 李大钊 《真理之权威》:“吾为爱真理之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趋承此社会。”
《國語辭典》:不弟  拼音:bù tì
不能遵行孝悌之道。对兄长不友爱、对长辈不恭顺。《左传。隐公元年》:「段不弟,故不言弟。」
《漢語大詞典》:曲躬
折腰。形容恭顺。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而欲使志义之士匍匐曲躬以事己,毁颜諂諛以求亲,然后乃保持之。”北史·郭祚传:“於时领军 于忠 恃宠骄恣, 崔光 之徒,曲躬承接。”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一折:“待放榜后,自来曲躬低首,谢恁 岐王 。”
分類:折腰恭顺
《漢語大詞典》:取下
谓以恭顺的态度迎合他人。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詡詡强笑语以相取下。”
《漢語大詞典》:不悌
不恭顺。逸周书·谥法:“述义不悌曰丁。” 孔晁 注:“不悌,不逊顺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置善恶簿》:“某人行某,悖乱不悌,作某恶事。”
分類:不恭恭顺
《漢語大詞典》:逊言(遜言)
(1).言语谦逊恭顺。后汉书·胡广传:“﹝ 胡广 ﹞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 唐 陈子昂 《唐衡水监丞李府君墓志铭》:“逊言遁时,不显於仕。”
(2).巧言;假托之言。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帝以媪前倨后恭詰之,曰:‘公贵不可言也。’……帝曰:‘老嫗逊言,惧吾辱耳。’” 陶成章 《浙案纪略·马宗汉传》:“ 马宗汉 半道为虏所得,繫狱五十日,穷问党与,考掠楚毒, 宗汉 假为逊言抵谰,卒不得一人名。”
《漢語大詞典》:不龚(不龔)
不敬慎,不恭顺。龚,通“ 恭 ”。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 隋 之末代,天下犹平, 煬帝 不龚,穷毒威武,猒居皇极,自緫元戎,以百万之师观兵 辽海 ,天下始骚然矣。”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 天宝 中,边将争立功,帝尝曰:‘朕春秋高,朝廷细务付宰相,蕃夷不龚付诸将,寧不暇耶?’”
《漢語大詞典》:谦顺(謙順)
谦逊恭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篤好,崇恩以结援。”晋书·杨骏传:“公以外戚,居 伊 霍 之重,握大权,辅弱主,当仰思古人至公至诚谦顺之道。”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更谦顺)您现在觉着好一点了吧。”
分類:谦逊恭顺
《漢語大詞典》:逡循
却行,恭顺貌。晏子春秋·问下十二:“ 晏子 逡循对曰:‘ 婴 不肖, 婴 之族又不若 婴 ,待 婴 而祀先者五百家,故 婴 不敢择君。’”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然 大伯 见 歷 ( 王季 )知适,逡循固让……是以尊号追及 大王 。”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二“遵道”:“道当为遁,字之误也。遵遁即逡巡。注引曰:‘逡巡,却退也。’作‘逡遁’,作‘遵遁’,与同。作‘逡遁’,又作‘逡循’。《庄子·至乐篇》作‘蹲循’,《汉书·平当传赞》作‘逡遁’,《万章传》作‘逡循’,三《礼》注作‘逡遁’,竝字异而义同。”参见“ 逡巡 ”。
分類:却行恭顺
《國語辭典》:逡巡  拼音:qūn xún
1.向后退。《庄子。秋水》:「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汉。贾谊 过秦论:「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也作「逡循」。
2.徘徊不前。唐。杜甫〈丽人行〉:「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俛首骤入,勿逡巡!」
3.顷刻之间。唐。韩湘〈言志〉诗:「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是不关亲,可怜见命在逡巡。」
《漢語大詞典》:逡逡
退让,恭顺貌。史记·游侠列传:“然 关中 长安 樊仲子 ……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之风。”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郎潜嗟咄咄,吏隐叹逡逡。” 明 方孝孺 《黄霸》:“ 丙吉 、 魏相 之徒,号为贤相,不过逡逡然行乎绳墨之内,醇谨仅足而已。”
分類:退让恭顺
《漢語大詞典》:逊词(遜詞)
(1).谓言词恭顺。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直道逊词真要决,权门利路是危机。”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西汉时代黄族之实力及匈奴之强盛》:“及 吕后 时﹝ 冒顿 ﹞乃至遗书嫚辱,谓:‘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 以一国之代表,逊词卑礼以自解免。为中国羞甚矣。”
(2).隐蔽的说法。 章炳麟 《答铁铮书》:“无有一物而非鬼神者,是即 斯比诺沙 汎神之説,汎神者,即无神之逊词耳。”
《國語辭典》:婉辞(婉辭)  拼音:wǎn cí
1.委婉的言词。《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其时身畔有一女儿,年止数岁,把他做了由头,婉辞哄那丈夫。」《花月痕》第二回:「我彼时因春闱在迩,婉辞谢去。」
2.婉言拒绝。如:「好友几次邀他同游欧洲,他总是婉辞以谢。」
《漢語大詞典》:卑恭
谦卑恭顺。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四》:“初,上过 赵 ,王甚卑恭,上箕踞骂詈,甚辱之。”后汉书·窦融传:“ 融 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会进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帝以此愈亲厚之。”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 郭沫若 《孤鸿一致成仿吾的一封信》:“我却故意卑恭地说:‘我是 支那 人,姓名不好写,让我替你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