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趋前退后(趋前退后)  拼音:qū qián tuì hòu
犹豫恐惧,欲进又退的样子。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明。无名氏《吴起敌秦》第二折:「你著我用意迎敌,杀的他趋前退后。」
分类:犹豫恐惧
《国语辞典》:丧胆亡魂(丧胆亡魂)  拼音:sàng dǎn wáng hún
比喻极为恐惧害怕。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也作「丧胆销魂」。
分类:恐惧害怕
《国语辞典》:丧胆销魂(丧胆销魂)  拼音:sàng dǎn xiāo hún
比喻极为恐惧害怕。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东周列国志》第四一回:「今日路当险处,遇此劲敌,那残兵又都是个伤弓之鸟,谁人不丧胆销魂。」也作「丧胆亡魂」。
分类:恐惧害怕
《国语辞典》:汗洽股慄  拼音:hàn xiá gǔ lì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宋。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馀子有不汗洽股慄者?」
《国语辞典》:兢兢翼翼  拼音:jīng jīng yì yì
形容恐惧谨慎,认真小心。三国魏。曹植〈下太后诔〉:「恒劳庶事,兢兢翼翼,亲桑蚕馆。」也作「兢兢业业」。
《国语辞典》:跼蹐不安  拼音:jú jí bù ān
跼,弯腰。蹐,后脚接前脚地小步走。跼蹐不安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溤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弄得跼蹐不安,只得拉了定辉去咬耳朵。」也作「局蹐不安」、「局促不安」、「局促不安」。
《国语辞典》:局促不安  拼音:jú cù bù ān
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一张方方的脸皮,一阵阵的红上来,登时觉得局促不安。」也作「跼蹐不安」。
《国语辞典》:局蹐不安  拼音:jú jí bù ān
局,弯腰。蹐,后脚接前脚地小步走。局蹐不安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局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三侠五义》第三五回:「反觉得局蹐不安,自惭形秽。」也作「跼蹐不安」。
《国语辞典》:栗栗不安  拼音:lì lì bù ān
栗,通「慄」。内心恐惧,无法安定的样子。如:「他知道自己闯了祸,内心栗栗不安。」
《国语辞典》:老鼠见猫(老鼠见猫)  拼音:lǎo shǔ jiàn māo
比喻十分恐惧害怕。如:「那个抢匪一看到警察,就像老鼠见猫,浑身发抖。」《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著他走。」《野叟曝言》第二八回:「这公子见了大奶奶,如老鼠见猫,贼人遇捕,由他拖扯进房。」
《国语辞典》:恐惶悚惧(恐惶悚惧)  拼音:kǒng huáng sǒng jù
惊惶恐惧而感到十分的害怕。《西游记》第三二回:「长老闻言,恐惶悚惧,扯住他虎皮裙子。」
《国语辞典》:惶悚不安  拼音:huáng sǒng bù ān
心中惊慌恐惧而十分不安。《封神演义》第五四回:「民受倒悬,军遭杀戳,将逢陷阱,如之奈何!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也作「惶恐不安」、「惶惶不安」。
《国语辞典》:浑身发软(浑身发软)  拼音:hún shēn fā ruǎn
因生气或恐惧等而全身无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四回:「凤姐听了,已气的浑身发软。」
《国语辞典》:一阵青一阵白(一阵青一阵白)  拼音:yī zhèn qīng yī zhèn bái
形容脸色因生气、恐惧等情绪起伏而变化不定。如:「这番话说得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无法回应。」
《国语辞典》:心惊胆怕(心惊胆怕)  拼音:xīn jīng dǎn pà
形容人恐惧害怕。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也作「心惊胆慑」。
分类:恐惧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