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豕祸(豕禍)
古代迷信,以为猪的怪异会给人带来灾祸,故名。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於易·坎为豕,豕大耳而不聪察,听气毁,故有豕祸也。一曰,寒岁豕多死,及为怪,亦是也。”宋书·五行志四:“ 吴 孙晧 宝鼎 元年,野豕入右大司马 丁奉 营。此豕祸也。”清史稿·灾异志一:“《洪范》曰:‘水曰润下。’水不润下,则为咎徵。凡恒寒、恒阴、雪霜、冰雹、鱼孽、蝗蝻、豕祸、龙蛇之孽……黑祥皆属之於水。”
《漢語大詞典》:征怪(徵怪)
亦作“ 徵恠 ”。 怪异的征兆。汉书·张安世传:“曾孙数有徵怪。”《孔子家语·五仪》:“寤梦徵恠,所以儆人臣者也。”
分類:怪异征兆
《国语辞典》:妖镜(妖镜)  拼音:yāo jìng
可显现怪异景象的镜子。《红楼梦》第一二回:「是何妖镜!若不早燬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漢語大詞典》:诡姽(詭姽)
怪异与美好。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昼夜漏刻,诡姽绚化。”
分類:怪异美好
《漢語大詞典》:诡品(詭品)
奇特怪异的品类。 宋 秦观 《汤泉赋》:“诡品繆品,纷莫为数。”
《漢語大詞典》:诡僿(詭僿)
谓怪异而质朴。 明 陈子龙 《野祠》诗:“画图诡僿知 吴 俗,题额荒茫设 汉 年。”
分類:怪异质朴
《漢語大詞典》:诡丑(詭醜)
怪异丑陋。 清 黄景仁 《河堤》诗:“衝嚙餘沙痕,诡丑状怪物。”
分類:怪异丑陋
《漢語大詞典》:钩奇(鉤奇)
亦作“钩奇”。 探求怪异。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而好高者又钩奇索隐,失之於怪迂险贼而不可以训。”
分類:探求怪异
《漢語大詞典》:粗怪
亦作“麁怪”。 粗糙怪异。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形生麁怪,神照潭寂。”
分類:粗糙怪异
《漢語大詞典》:丑姹(醜姹)
丑陋怪异。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三折:“真乃是蠢鲁之物,丑姹之形。” 周贻白 注:“丑姹,丑怪。”
分類:丑陋怪异
《漢語大詞典》:地妖
谓大地上所发生的反常怪异之事。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 杜预 注:“羣物失性。” 孔颖达 疏:“言其怪异谓之妖。”《孔子家语·五仪解》:“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孔子 曰:‘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
《漢語大詞典》:谲佹(譎佹)
神奇怪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 王逸 曰﹞: 屈原 放逐,彷偟山泽,见 楚 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瑋譎佹。”按,楚辞·天问 王逸 注作“僪佹”。
《漢語大詞典》:爪声不拉气(爪聲不拉氣)
方言。形容口音怪异。《醒世姻缘传》第四回:“爪声不拉气的,像北七县里人家。”
《國語辭典》:素隐行怪(素隱行怪)  拼音:sù yǐn xìng guài
探求隐僻之理,而行为怪异,以求名声。《礼记。中庸》:「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也作「索隐行怪」。
《漢語大詞典》:天灾地妖(天災地妖)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孔子家语·五仪》:“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