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隙难(隙難)
怨仇。
分類:怨仇
《漢語大詞典》:隙嫌
怨仇。
分類:怨仇
《國語辭典》:结怨(結怨)  拼音:jié yuàn
结下仇恨。《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晋主与契丹结怨,知远心知晋室危亡,忌景延广用事,更无一言论谏。」《三国演义》第七回:「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也作「结仇」。
《國語辭典》:积恶(積惡)  拼音:jī è
多行不善。《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漢語大詞典》:私雠(私讎)
私人的怨仇。左传·哀公五年:“私讎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臣敢违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讎也。”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或復私讎,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敢为事。” 清 管同 《楚昭王论》:“今夫臣之於君,岂若常人相与,谓挟私讎,修旧恨为可羞,而以坦然能忘为大度哉?”
分類:私人怨仇
《國語辭典》:怨结(怨結)  拼音:yuàn jié
怨恨结于心中。《墨子。亲士》:「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正士怀怨结而不解,猾吏崇奸轨而不被坐。」
《漢語大詞典》:解仇
亦作“ 解讎 ”。亦作“解仇2”。 消除怨仇。后汉书·邓训传:“诸 羌 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虏交未固於解仇, 汉 爵已颁于欵塞。”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范文正公 ﹞恐 许公 不为之地,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讐而去。” 明 唐顺之 《读〈春秋〉》:“盟会有解讎,有固党,有同欲相求,有同力相援,有同患相恤,有以夷狄受盟,有以夷狄主盟者。” 章炳麟 《排满平议》:“于是解讎修好,交相拥护,非独 汉 家之福,抑亦 满 人之利。”
分類:消除怨仇
《漢語大詞典》:构难(構難,搆難)
结成怨仇。战国策·赵策三:“ 秦 赵 构难,而天下皆説,何也?”新唐书·朱敬则传:“国家自文明以来,天地草昧,内则流言,外则构难。”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那时 宋 朝仗 蒙古 兵力,灭了 金 人。又听了 赵范 、 赵葵 之计,与 蒙古 构难。” 严复 《论世变之亟》:“即如今日 中 倭 之构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搆難:结仇交战。韩非子·内储说下:“ 宋石 , 魏 将也。 卫君 , 荆 将也。两国搆难,二子皆将。”史记·燕召公世家:“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后汉书·冯异传:“今 长安 坏乱, 赤眉 临郊,王侯搆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絶,四方分崩,异姓并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而 贵州 、 广西 诸土官,竟自以所藏谱牒上请,以致彼此纷争,累年不决,称兵搆难。” 严复 《论世变之亟》:“即如今日 中 倭 之搆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漢語大詞典》:家仇
家族或家庭的怨仇。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使我获报家仇,得雪冤耻,是判官恩德也。”
《漢語大詞典》:遘难(遘難)
(1).结成怨仇。遘,通“ 构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 勛 父 信 , 灵帝 时为骑都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 信 言於 太祖 曰:‘……今 绍 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復有一 卓 ( 董卓 )也。若抑之,则力不能制,祗以遘难,又何能济?且可归 大河 之南,以待其变。’”晋书·乐广传:“ 成都王 颖 , 广 之壻也。乃与 长沙王 乂 遘难,而 广 既处朝望,羣小谗谤之。”
(2).遭遇灾难。南史·齐纪上·高帝:“癸巳,遣大使巡慰 淮 、 肥 、 徐 、 豫 边人尤贫遘难者。”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请假》:“贤侄遘难之事,我已颇悉,愿乞再言其略。”
《國語辭典》:怨耦  拼音:yuàn ǒu
不和睦的夫妇。《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也作「怨偶」。
《漢語大詞典》:疑隙
亦作“ 疑隟 ”。 猜疑而生怨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晋书·荀晞传:“初, 越 疑 晞 与帝有谋,使游骑於 成皋 间,获 晞 使,果得詔令及朝廷书,遂大构疑隙。”宋史·彭龟年传:“自古人君处骨肉之间,多不与外臣谋,而与小人谋之,所以交鬭日深,疑隙日大。”
分類:猜疑怨仇
《漢語大詞典》:雠衅(讎釁)
怨仇,仇恨。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讎衅既深,互伺便隙。”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将乘讎衅,席卷南极。”明史·外国传二·安南:“先是, 安南 入贡,多携私物,道 凭祥 、 龙州 ,乏人转运,輒兴讎衅。”
分類:怨仇仇恨
《漢語大詞典》:仇嫌
怨仇,怨恨。后汉书·西羌传论:“故 永初 之间,羣种蜂起,遂解仇嫌结盟诅。”《元典章·刑部七·强奸》:“归问得 李百一 名 桂状 ,招年七十五岁,与 潘万三 原有仇嫌。”
分類:怨仇怨恨
《漢語大詞典》:忿隙
怨仇,嫌隙。新唐书·李逢吉传:“ 逢吉 因 汇 ( 茅汇 )召见 昭 ( 武昭 ),厚相结纳,忿隙得解。”
分類:怨仇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