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54,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复性
善性
索性
全性
识性
鸟性
五性
慧性
性气
鹤性
性习
性严
空性
性愚
才性
《漢語大詞典》:复性(復性)
谓回复本性之善。 唐 李翱 《复性书》中:“妄情灭息,本性清明,周流六虚,所以谓之能復其性也。”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故其学一以復性为鵠,以慎独为括,以喜怒哀乐未发为奥,以能知未发而至之为窍。”
分類:回复复本
《漢語大詞典》:善性
谓人善良的本性。语本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又:“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汉 赵岐 注:“谓生而有善性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秋七月,公征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渐兴学校,以导其善性而长其义节。” 梁启超 《孟子之教育主义·性善论》:“盖性本善,能常存其善性使勿失,常养其善性以日长,斯人格具矣。”
分類:善良
《國語辭典》:索性  拼音:suǒ xìng
性情耿直。《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五出》:「(净)贫女是乞婆,打个乞婆!(末)休要靠索性。」
《國語辭典》:索性  拼音:suó xìng
乾脆、直接了当。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九出:「既受托了蘋蘩,有甚推辞?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红楼梦》第一一回:「我们索性吃了饭再过去罢,也省好些事。」也作「率性」。
《國語辭典》:全性  拼音:quán xìng
保全天性。《淮南子。览冥》:「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汉书。卷六七。杨王孙等传。赞曰》:「梅福之辞,合于大雅虽无老成,尚有典刑;殷监不远,夏后所闻。遂从所好,全性市门。」
《漢語大詞典》:识性(識性)
审察事物、判别是非的禀性。晋书·傅咸传:“ 咸 字 长虞 ,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北史·李彪传:“ 彪 虽宿非清第,代闕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余尝以 江 之所为,虽不得自齿,然其识性卓超有过人者。”
《骈字类编》:鸟性(鸟性)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漢語大詞典》:五性
(1).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欲、惧、忧。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
(2).人的五种性情。指暴、淫、奢、酷、贼。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 上元夫人 谓帝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捨尔五性,反诸柔善。”
(3).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4).指仁、义、礼、智、信。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明 宋濂 《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 清 恽敬 《读〈大学〉二》:“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5).五脏的特性。汉书·翼奉传:“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翼氏 五性:肝性静,静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肾性智,知行敬,丁壬主之也。”
分類:五脏特性
《漢語大詞典》:慧性
(1).佛教谓智慧之性。 唐 刘禹锡 《谒柱山会禅师》诗:“色身岂吾寳,慧性非形碍。”
(2).聪明的气质。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歛慧性及驯心,騫頳翼与青羽。”慧性,一本作“惠性”。 清 唐孙华 《英孙》诗:“假令慧性应青晴,会见英声起弱冠。”
《國語辭典》:性气(性氣)  拼音:xìng qì
1.性情、脾气。《水浒传》第二一回:「你只是性气不好,把言语伤触了他。」《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只是一生性气不好,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志气。《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不带性气底人,为僧不成,做道不了。」
《漢語大詞典》:鹤性(鶴性)
鹤的习性。指高洁的情性。 唐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超遥比鹤性,皎洁同僧居。” 金 侯善渊 《南柯子》词:“蜕质空中显,忘形物外观。二神凝素出 阳关 。鹤性佻佻,一去古 长安 。” 明 范景文 《客有询近状者书此以答》诗:“鹤性知人傲,花枝近水妍。”
《漢語大詞典》:性习(性習)
习性,习惯。宋史·刘蒙叟传:“且万国已观其始,惟陛下慎守其终,思鲜克之言,戒性习之渐,则天下幸甚。” 严复 原富按语:“观于 斯密 之论,斥为卤莽之愚,可以知其根于性习者至深,而非由乐道而夸大之者矣。” 茅盾 《一个女性》四:“有时她也反省:或许自己太走远了一步?或许时间久了成为性习,无意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的堕落?然而她立刻很坚决的自己否认了!”
《韵府拾遗 盐韵》:性严(性严)
宋史杨纮传纮性严虽家居儿女不敢妄言笑
《漢語大詞典》:空性
佛教语。即真如。谓悟入空观所显示的真实的本体。 唐 皎然 《答俞校书冬夜》诗:“诗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静。”
《韵府拾遗 虞韵》:性愚
张咏诗性愚不肯林泉住强要清流拟致君
《漢語大詞典》:才性
(1).才能禀赋。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驥足哉?”孔丛子·连丛子下:“人之才性受天有分,若如君之论,则 成王 伯禽 虽致泰平,皆当以不圣蒙弗克负荷之罪乎?”《元典章·礼部五·医学》:“若有民间良家子弟,才性可以教诲,愿就学者听。”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凡言平等者,必其物之才性、知识、形状、体格有可以平等者,乃可以平等行之。”
(2).资质性情。才,通“ 材 ”。世说新语·赏誉“诸人当来寻 温元甫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 温几 ,字 元甫 , 太原 人,才性清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3).才能和性格。世说新语·文学“ 钟会 作《四本论》”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魏志:“ 会 尝论才性同异,传於世。” 清 侯康 《补〈三国〉〈艺文志〉》卷四:“《傅嘏传》称 嘏 常论才性同异, 钟会 集而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