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县命(縣命)
谓性命所悬系。管子·禁藏:“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战国策·韩策二:“ 韩氏 急,必县命於 楚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沮授 不及 绍 渡,为人所执,诣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 授 曰:‘叔父、母、弟,县命 袁氏 ,若蒙公灵,速死为福。’”
分類:性命悬系
《國語辭典》:拼命  拼音:pīn mìng
努力、尽力地去做,如同把性命豁出去。《老残游记》第一七回:「一面说就去,一面拼命央告老残写信。」
《國語辭典》:送命  拼音:sòng mìng
断送生命。《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响马来时,只消小弟一张弹弓,叫他来得去不得,人人送命,一个不留!」
《國語辭典》:剋夫  拼音:kè fū
术数用语。星相家认为丈夫的性命和时运被妻子的本命克制,而遭到凶险。
《國語辭典》:玩命  拼音:wán mìng
不顾安危,拿生命开玩笑。如:「那项飞车特技,简直是玩命,让人捏一把冷汗。」
《漢語大詞典》:拌命
豁出性命;拼命。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如两军厮杀,两边擂起鼓了,只得拌命进前,有死无二,方有箇生路。” 清 薛福成 《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以国家依赖之身与丑夷拌命,太不值矣。”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方言》:拌,弃也。今谓弃身为拌命。”
《漢語大詞典》:伐命
戕害性命。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忍痛苦之药石者,所以除伐命之疾。”云笈七籤卷六十:“世上之人多嗜慾,伤生伐命,今古共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寡欲》:“其视秀惠温柔,不啻伐命之斧、鴆毒之杯。”
《漢語大詞典》:余噍(餘噍)
残留性命的人。指劫后的遗民。南齐书·王融传:“将使旧邑遗逸,未知所寘;衰 胡 餘噍,或能自推。”《梁书·元帝纪》:“贼臣 侯景 , 匈奴 叛臣,鸣鏑餘噍。” 肖蜕 《徐园追祭宋遯初先生是日阴雨惨晦感而有作》诗:“虎豹临九关,椓人无餘噍。”
《漢語大詞典》:追魂夺命(追魂奪命)
夺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极大。《绿野仙踪》第四三回:“我活了四十多岁,才止见了这样个伶俐俊俏、追魂夺命、爱杀人的一位小堂客。”《绿野仙踪》第七九回:“再看香裙下面,偏又配着周周正正、瘦瘦小小、追魂夺命一对小金莲,真是 洛神 临凡, 西施 出世。”
《國語辭典》:挣命(掙命)  拼音:zhèng mìng
勉强挣扎。《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道:『说不得我挣命罢了。』」
《漢語大詞典》:凿性斧身(鑿性斧身)
谓戕害身体性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备此五贵,始可与言饮酒之乐,不则麯蘖宾朋皆凿性斧身之具也。”
《國語辭典》:亡命之徒  拼音:wáng mìng zhī tú
1.逃亡在外的人。《周书。卷三七。郭彦传》:「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馀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2.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旧唐书。卷一八一。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馀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旧五代史。卷一一四。周书。世宗本纪一》:「诏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阙下,仍目之为强人。」也称为「亡命徒」。
《國語辭典》:亡命  拼音:wáng mìng
1.改变姓名而逃亡。泛指流亡、逃亡。《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张耳尝亡命游外黄。」《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张敞亡命,坐致朱轩。」
2.逃亡的人。《文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
3.作奸犯科,不顾性命的人。《新唐书。卷一一六。王及善传》:「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员逆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國語辭典》:玩儿命(玩兒命)  拼音:wán ér mìng
把生命当儿戏。如:「天候这么差,他们还敢飙车,真是在玩儿命。」
《國語辭典》:忘生舍死(忘生捨死)  拼音:wàng shēng shě sǐ
拚命,不顾生死。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呀!可怎生帐前空挂著虎皮袍,枉了你忘生舍死立唐朝。」也作「舍生忘死」、「舍死忘生」。
《國語辭典》:图财害命(圖財害命)  拼音:tú cái hài mìng
为了钱财而谋害人命。元。姚守中〈粉蝶儿。性鲁心愚套。耍孩儿。四〉曲:「他比那图财害命情尤重,我比那展草垂缰义有馀。」也作「图财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