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拚命  拼音:pàn mìng
豁出性命,不计一切。《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苗酋拚命的领著苗兵投石柱桥来,却不防一声炮响,桥下伏兵齐出。」《红楼梦》第六五回:「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拚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国语辞典》:送上天  拼音:sòng shàng tiān
将人送上西天,比喻取人性命。如:「绑匪恐吓若不交出赎金,便将人质送上天。」
《漢語大詞典》:死贼(死賊)
(1).不顾性命的盗贼。吴子·励士:“今使一死贼伏於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
(2).引申为敢死的勇士。尉缭子·制谈:“听臣之术,足使三军之众为一死贼,莫敢当其前,莫敢随其后,而能独出独入焉。”
(3).佛教语。指死亡。百喻经·地得金钱喻:“今日营此事,明日造彼事,乐著不观苦,不觉死贼至。”
《漢語大詞典》:养命(養命)
保养性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故 神农 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你想他要乘人之急,要在我孤儿寡妇养命的产业上赚钱。”
《漢語大詞典》:余命(餘命)
(1).保命。孙子·九地:“吾士无餘财,非恶货也;无餘命,非恶寿也。”
(2).幸存的性命。《淮南子·主术训》:“譬犹雀之见鸇而鼠之遇狸也,亦必无餘命矣。” 唐 元稹 《诲侄等书》:“不幸餘命不殞,重戴冠缨,常誓効死君前,扬名后代,殁以谢先人於地下耳。” 宋 沈辽 《秦穰侯就封图赞》:“ 范雎 何人,簀中餘命,不烦半策,夺我樽柄。”
(3).残年;未尽的性命。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吾老寡,岂復多惜餘命邪?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颠覆为痛耳。” 晋 向秀 《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 嵇生 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託运遇於领会兮,寄餘命於寸阴。”
《國語辭典》:老命  拼音:lǎo mìng
1.老年人的生命。如:「我这条老命不值钱,将来若有个三长两短,后事一律从简。」
2.戏称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如:「这颗子弹差点要了我的老命。」
《國語辭典》:没命(沒命)  拼音:méi mìng
1.不顾性命、拚命。《董西厢》卷三:「酒来后,满盏家没命饮。」《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只见,又是一个小卒没命的奔来。」
2.死、没有性命。如:「他准没命。」
3.没有福气。如:「没命消受」。
《國語辭典》:活命  拼音:huó mìng
1.生命。《小八义》第二回:「从此日后,我周顺亦不能出头露面了,求大人留我一条活命罢。」
2.救活生命。《西游记》第二九回:「女菩萨,多谢你活命之恩。」
《漢語大詞典》:拼死(拚死)
豁出性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赵媒婆》:“遮莫老身减齿三十年,亦必拚死充作姬媵。”《花月痕》第二四回:“手把金釵无心戴,面对菱花把眉样改,可怜奴孤身拚死无可奈!”
只要一息尚存就还要干。例如:拼死一战。
《國語辭典》:索命  拼音:suǒ mìng
讨命、要求偿命。《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只见毛皇后引数十个宫人哭至座前索命,睿因此得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同船之人,见他声口与先前不同,又说出这话来,晓得丁戌有负心之事,冤魂来索命了。」
分類:索取性命
《漢語大詞典》:贱命(賤命)
微贱的性命。亦谦称自己的生命。法苑珠林卷一一五:“微躯贱命,何足上留天心圣慈同己者,愿度世人出家。”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张宿》:“将军贷贱命,我必立功报将军。” 菡子 《妈妈的故事》:“你这妇道心真硬,拼了自己这条贱命还不算,也不爱惜这三个小子?”
《漢語大詞典》:断命(斷命)
(1).害人性命。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若杀我,我之与王,俱堕恶道。王有断命之罪,我怀怨讎之心,业报皎然,善恶明矣。”
(2).詈词。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断命的账!抄得厌气了。喂,请你帮帮忙,密司脱 陈 !” 张英 《老年突击队》:“‘喂,你叹啥断命气?’ 武大炮 瞪了 温吞水 一眼,厉声责备。”甬剧《两兄弟》第一场:“啊呀!这断命篱笆真害人!”
《國語辭典》:害命  拼音:hài mìng
杀人。如:「谋财害命」。《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若是云游僧道,龙蛇浑杂,还有饮酒贪淫,劫财害命,胜强盗十倍者。」
《漢語大詞典》:买命(買命)
用钱财换取性命。多指以贿赂求得免去死罪。 元 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无非买命与赎身,但随行有何囊篋貲费?”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私开法网,广搜买命之钱。” 谢觉哉 《整骄傲的方子》:“强盗吓唬人,目的在使人献出买路钱或买命钱而不敢抵抗。”
《漢語大詞典》:形命
(1).犹众生。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俯形命之窘局,哀时俗之不固;定赤舃之易遗,乃 鼎湖 之可慕。”
(2).身躯,性命。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还愿醮词》:“既难保於朝昏,敢望全於形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