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0,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穷急
眼急
里急
奔急
著急
急声
急就篇
急放
孔急
拘急
刚急
兔急
促急
遇急
张急
《漢語大詞典》:穷急(窮急)
穷困急迫。亦指穷困之人。汉书·董仲舒传:“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穷急愁苦而上不救,则民不乐生。”后汉书·循吏传·任延:“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漢語大詞典》:眼急
睁眼看,干着急。形容无可奈何。《人民日报》1971.9.22:“土改后, 银达乡 的冬学、识字班、民校立刻兴办起来了。这时,贫下中农欢欣鼓舞,地主分子却看了眼急。”
《国语辞典》:里急(里急)  拼音:lǐ jí
1.中医指筋脉挛缩,或腹内气促的症状。
2.急欲排便。《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走了几步,又里急起来,觑个毛坑上自在方便了,慢慢的望东门而去。」
《漢語大詞典》:奔急
奔腾急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 江安县 道中有滩,号‘张旗三滩’,谓湍势犇急,张旗之顷,已过三滩也。”
分類:奔腾急速
《国语辞典》:著急  拼音:zhāo jí
焦虑、急躁。《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到底是件甚么事?兄弟可作速细细写来与我,我不著急就是了。」《红楼梦》第二○回:「头一回自己赢了,心中十分欢喜。后来接连输了几盘,便有些著急。」
《國語辭典》:急声(急聲)  拼音:jí shēng
古语中将二音急读成为一音,称为「急声」。如叵、盍、诸即为不可、何不、之乎的急声。
《國語辭典》:急就篇  拼音:jí jiù piān
书名。汉代史游撰,四卷。唐颜师古注,宋王应麟补注。全书依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编成三句、四句、七句韵语,以为儿童识字之用。也称为「急就章」。
《高级汉语词典》:急放  拼音:jí fàng
绞盘上用来急速松缆的锥形部
《國語辭典》:孔急  拼音:kǒng jí
非常紧急、急迫。如:「老王需款孔急,只好到处向友人告贷。」《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今练兵处需枪孔急,拟即以此款移用。」
分類:紧急急迫
《漢語大詞典》:孔亟
很紧急、很急迫。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李若谷》:“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筑坝开河,劳费无算。”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先是在军中,我师已孔亟。”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本会需才孔亟,会友散处四方,自当随时随地,物色贤材。”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函》:“现军兴需财孔亟,务望从速筹款,陆续匯 沪 ,以应军用。”
分類:紧急急迫
《國語辭典》:拘急  拼音:jū jí
身体因感觉冷而紧缩在一起。《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一觉醒来热渴,又吃了一碗冷水,身体便觉拘急。」
《漢語大詞典》:刚急(剛急)
刚厉褊急。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吾素刚急,有匈中气,不可不顺也。”《晋书·段灼传》:“以 艾 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故莫肯理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进士归礼户:“ 李昂 员外性刚急,不容物。”
分類:褊急
《骈字类编》:兔急(兔急)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鹿穷唯抵触,兔急且㺦猭。
《韵府拾遗 缉韵》:陈造诗乌惊兔急易寒暑
《漢語大詞典》:促急
(1).严酷,不宽容。 汉 陆贾 新语·辅政:“近温厚者行宽舒,怀促急者必有所亏。”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刘歆 以为舒者侯王展意顓事,臣下促急,故月行疾也。”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后復仕为 左冯翊 ,坐遇下促急,司隶校尉举奏免官。”
(2).急躁。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太阳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为毒。”宋书·谢景仁传:“ 玄 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詔续至。”
(3).匆促;匆忙。《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前向我进来的促急,还有 海棠楼 、 锦官楼 两个去处,我没曾到得,你送我到那边走一遭去。”
《漢語大詞典》:遇急
(1).遭到急难。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可不道遇急思亲戚,临危托故人。”
(2).犹应急。红楼梦第六一回:“姑娘们不要,还不肯做上去呢:预备遇急儿的。”
分類:应急急难
《漢語大詞典》:张急(張急)
谓琴弦绷紧。喻吏治严酷。《韩诗外传》卷一:“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絃急,则小絃絶矣。”后汉书·循吏传赞:“政畏张急,理善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