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爆燥如雷  拼音:bào zào rú léi
形容人遇事急躁、粗暴,一副怒不可抑的样子。《西游记》第一八回:「行者愈加不放,急得爆燥如雷。」也作「暴躁如雷」。
《国语辞典》:憋憋懆懆  拼音:biē biē cǎo cǎo
急躁、焦烦生气的样子。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只要分付那憋憋懆懆狠门神,休当住咱玎玎珰珰盆儿鬼。」也作「憋憋焦焦」。
分类:急躁生气
《国语辞典》:不用著急  拼音:bù yòng zhāo jí
不必急躁或挂虑。如:「你不用著急,这件婚事一定会有圆满的结果的!」
分类:不必急躁
《国语辞典》:毛兔子  拼音:máo tù zi
骂人做事粗率急躁的话。如:「毛兔子,滚开!这件事非得仔细做不可。」
《國語辭典》:肝火  拼音:gān huǒ
1.中医上指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所呈现的症状。有头痛晕眩、眼红、面赤、口苦易躁等徵状。
2.怒火。《红楼梦》第二九回:「若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
《漢語大詞典》:鲠急(鯁急)
刚直急躁。新唐书·萧瑀传:“ 瑀 爱经术,善属文。性鯁急,鄙远浮华。”
分類:刚直急躁
《漢語大詞典》:刚卞(剛卞)
刚强急躁。新唐书·李绅传:“ 僧孺 辅政,以 绅 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 韩愈 劲直,乃以 愈 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臺参以激 绅 。”
分類:刚强急躁
《國語辭典》:二杆子(二桿子)  拼音:èr gǎn zi
北平方言。称性情倔强鲁莽的人。
《國語辭典》:风雷火炮(風雷火炮)  拼音:fēng léi huǒ pào
形容暴烈急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十万砖,送了七次,还拣不到四万,一面又是风雷火炮的催货,那家人家没了法,只得不做这个生意。」
分類:急躁
《國語辭典》:发躁(發躁)  拼音:fā zào
心中著急。如:「与其在家里发躁,不如到现场看看损害情况。」
《漢語大詞典》:急性人
容易激动、脾气急躁的人。也称“急性子”
《國語辭典》:急性子  拼音:jí xìng zi
性情急躁。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三折:「他须不仁,你也太急性子,若上帝不见谅时,怎么是好?」《文明小史》第八回:「谁知这教士是个急性子的,而且又最热心。」
《國語辭典》:疾言遽色  拼音:jí yán jù sè
言语躁急,神色张皇。形容人不镇静的样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著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
《漢語大詞典》:火冲冲
形容愤怒或急躁的样子。如:你何必这样火冲冲呢?
《漢語大詞典》:火躁
形容脾气火暴,性情 急躁。例如:凡事大不必如此火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