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热忽剌(熱忽剌)
匆急;急躁。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三折:“好轻乞列薄命、热忽剌姻缘、短古取恩情。”亦作“ 热忽喇 ”。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这秀才不能勾花烛洞房,却生扭做香水混堂,大海将来升斗量。秀才家能软款,会安详,怎做这般热忽喇的勾当。”
分類:急躁
《國語辭典》:不烦(不煩)  拼音:bù fán
1.不浮躁。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
2.不烦劳。三国魏。曹丕〈与钟大理书〉:「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水浒传》第二四回:「常言道:『一客不烦二主。』大官人便是出钱的,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
3.不烦冗。《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合你们说句要言不烦的话,『阃以外将军制之』。你们还有甚么为难的不成?」
《國語辭典》:遽然  拼音:jù rán
忽然。《淮南子。道应》:「仲尼遽然曰:『何谓坐忘。』」《红楼梦》第三回:「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遽然入都干渎。」也作「遽尔」。
《國語辭典》:急速  拼音:jí sù
迅速、很快。《红楼梦》第六四回:「又悄悄的央贾蓉回去,急速和他父亲说。」
《漢語大詞典》:弦急
喻性情急躁。元史·黄溍传:“然刚中少容,触物或弦急霆震,若未易涯涘,一旋踵间,煦如阳春。”
《國語辭典》:浮躁  拼音:fú zào
轻浮好动,没有耐性。唐。韩愈〈荐士〉:「杳然粹而精,可以镇浮躁。」《六部成语注解。吏部》:「浮躁:性不定曰浮,性急曰躁。」
《國語辭典》:耐烦(耐煩)  拼音:nài fán
能耐烦琐,忍耐。《红楼梦》第一九回:「我今儿听得我妈和哥哥商议,教我再耐烦一年,明年他们上来就赎我出去的呢。」也作「奈烦」。
《国语辞典》:急相  拼音:jí xiàng
急躁焦虑的模样。如:「他一脸急相,坐立不安,不知在烦恼什么?」
《國語辭典》:峻急  拼音:jùn jí
1.个性严苛,不能容物。《晋书。卷四七。傅玄传》:「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北史。卷四○。李彪传》:「性峻急,不杂交游。」
2.水流湍急。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國語辭典》:操切  拼音:cāo qiè
1.威胁、胁迫。《汉书。卷七二。贡禹传》:「奸轨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
2.做事过于急躁。《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漢語大詞典》:躁人
指急躁的人。易·繫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 宋 司马光 《乞不更责降王陶札子》:“臣愚伏望陛下於执政进呈 王陶 谢上表之际,但諭以躁人之辞,不足深罪,前已左迁在外,岂可更加贬责。”
分類:急躁
《漢語大詞典》:躁妄
急躁轻率。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浅浮躁妄,为胥辈所轻,有如 李庄 者。” 明 唐顺之 《与曹子泰评事》:“若无此事而先言之,则为躁妄;若有此事而后言,则又无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念汝言行无玷,姑贷汝,后勿如是躁妄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演説聚会之不已,其中或有躁妄之夫,为踰分之举,而即可为彼族之口实。”
《國語辭典》:性急  拼音:xìng jí
性情急躁。《红楼梦》第六一回:「姐姐太性急了,横竖等十来日就来了,只管找他做什么。」《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差人原是个好意,不想你老兄这等性急,先跑得来了,没法只好还请外边去散步一回罢。」
《國語辭典》:褊急  拼音:biǎn jí
度量狭小,性情急躁。《诗经。魏风。葛履。序》:「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商君书。垦令》:「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也作「褊躁」。
《漢語大詞典》:躁静
(1).急躁与宁静。 晋 潘岳 《秋兴赋》:“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距识其躁静。”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出处有冰炭之殊,躁静有飞沉之异。”
(2).谓兴动劳役与清静无为。 唐 白居易 《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策》:“夫如是,则君之躁静,为人劳逸之本;君之奢俭,为人富贫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