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息
(1).谓呼吸频繁而急促。 汉 刘桢《黎阳山赋》:“尔乃踰峻岭,超连冈,一登九息,遂臻其阳。”
(2).呼吸九次。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云笈七籤卷一○五:“闭气九息,咽液九过,叩齿九通。”
《漢語大詞典》:鼓严(鼓嚴)
擂出急促的鼓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鼓严鑮,纵獠者。” 李周翰 注:“鼓,击也。严,严鼓也。”宋书·王镇恶传:“望见 江津 船舰已被烧,烟焰张天,而鼓严之声甚盛。”清史稿·礼志七:“ 雍正 二年,遣侍卫四人监察朝班,定视朝日,天未明,鸿臚寺官二人引左右翼官入西掖门依班坐。鼓严,起立听赞,自仗南引进,整齐班列,行礼如仪。”
分類:急促鼓声
《漢語大詞典》:迅节(迅節)
急促的节拍。 三国 魏 曹丕 《于谯作》诗:“絃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餘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 南朝 齐 王融 《散曲》:“徐歌驻行景,迅节瀹浮烟。”
分類:急促节拍
《國語辭典》:僬僬  拼音:jiāo jiāo
1.明察的样子。《荀子。不苟》:「其谁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者哉?」
2.形容走得很急促。《礼记。曲礼下》:「士跄跄,庶人僬僬。」
《國語辭典》:喘气(喘氣)  拼音:chuǎn qì
1.急促的呼吸。《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过了一会,洋老总来,本城的首县来,知府来,道台来,闹得劳航芥喘气不停,头上的汗珠子,和黄豆这么大小滚下来。」
2.短暂的休息。如:「今天生意忙得我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漢語大詞典》:喘急
呼吸急促。《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喘吼总括》“喘则呼吸气急促”注:“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 克氏 谈吐非常之诚恳,说到意思重要的地方,虽言语喘急,还尽以 英 俄 文重复再四解释。”
《國語辭典》:吸吸  拼音:xī xī
1.云动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汉。王逸。注:「吸吸,云动貌也。」
2.呼吸急促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宋书。卷八五。谢庄传》:「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尸。」
《國語辭典》:急躁  拼音:jí zào
性情焦躁,缺乏耐性。《红楼梦》第七二回:「生恐旺儿仗凤姐之势,一时作成,终身为患,不免心中急躁。」
《漢語大詞典》:悲促
悲壮急促。 宋 姜夔 《圣宋铙歌吹曲十四首》序:“鼓吹所録,惟存三篇,谱文乖讹,因事製辞,《导引曲》《十二时》《六州歌头》,皆用羽调,声节悲促。”
分類:悲壮急促
《漢語大詞典》:促密
(1).急促繁密。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謡舞击咢,纤屑促密,皆曲中节度。”
(2).紧密。新唐书·隐逸传·朱祧椎:“其为屩,草柔细,环结促密,人争躡之。”
《漢語大詞典》:别忙
无须急速行动或动作。例如:别忙动身。
摆脱急促、紧张的状态;悠着点——常用作叹词
《漢語大詞典》:踾踧
形容声音急促、激烈。文选·马融〈长笛赋〉:“踾踧攒仄,蜂聚蚁同。” 李善 注:“踾踧,迫蹙皃。” 李周翰 注:“谓笛将终,声急而繁多激烈,以送其终曲也。”
《漢語大詞典》:高徽
急促的调子。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 牙 旷 高徽, 义渠 哀激。” 吕延济 注:“ 牙 , 伯牙 ,善鼓琴; 旷 , 师旷 ,乐官也。徽,调也。”《文选·陆机〈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 李周翰 注:“调急曰高,言歌之哀响逐琴调而急也。”
分類:急促调子
《國語辭典》:慌速  拼音:huāng sù
慌忙急促。《董西厢》卷一:「见个小僧入得角门来,大踏步走得来慌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孺人看见他有些慌速失张失志的光景,心里疑惑。」
《漢語大詞典》:促遽
急促匆忙。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汉 郑玄 笺:“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羣臣促遽,颠倒衣裳。” 孔颖达 疏:“故於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
分類:急促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