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怠惰  拼音:dài duò
懈怠懒惰。《红楼梦》第四五回:「你只监察著我们里头有偷安怠惰的,该怎么样罚他就是了。」也作「怠堕」、「怠敖」、「怠傲」。
《國語辭典》:因循  拼音:yīn xún
1.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2.敷衍慢怠。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唐。韩偓 拥鼻诗:「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4.蹉跎、延误。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漢語大詞典》:衰惰
犹怠惰。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傅母:“ 姜 交好,始往操行衰惰,心淫泆冶容。”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余既衰惰不与世接,而友朋之念已矣。”
分類:怠惰
《國語辭典》:慆慢  拼音:tāo màn
怠慢。《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有渝此盟,创祸先乱,违贰不协,慆慢天命。」
分類:怠慢怠惰
《漢語大詞典》:隳慢
怠惰;怠慢。隳,通“ 惰 ”。 宋 司马光 《论赦及疏决状》:“今岁五月以前,疎决之令已再行矣,此所以使百职隳慢,姦邪恣睢者也。”
分類:怠惰怠慢
《國語辭典》:慢惰  拼音:màn duò
轻慢怠惰。《三国演义》第四回:「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魏书。卷一○二。西域列传。序》:「牧犍事主稍以慢惰。使还,具以状闻,世祖遂议讨牧犍。」
分類:怠惰
《漢語大詞典》:怠窳
犹怠惰。 明 宋濂 《禄命辨》:“怠窳偷生而不嗜学,至老死而无闻。”
分類:怠惰
《國語辭典》:不懈  拼音:bù xiè
不怠惰。如:「努力不懈」。
《國語辭典》:穷人(窮人)  拼音:qióng rén
贫苦的人。《孟子。万章上》:「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儒林外史》第五回:「王大是个穷人,那有银子,就同严家争吵了几句。」
《漢語大詞典》:骄惰(驕惰)
亦作“ 骄堕 ”。 骄纵怠惰。《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诱之德,同亡国骄惰之志!” 宋 王安石 《省兵》诗:“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 宋 岳飞 《奏画守襄阳等郡田札子》:“﹝ 金 人﹞所爱惟金帛子女,志已骄堕。” 明 张居正 《答巡抚高凤翥书》:“以骄惰不习之兵,当 瓦剌 新鋭之虏,其势固不敌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 唐太宗 对朝臣说,我不打 突厥 ,反送给金帛,为的让他们骄惰,以便一举消灭。”
《國語辭典》:懒散(懶散)  拼音:lǎn sǎn
1.懒惰散漫的样子。元。马致远 四块玉。酒旋沽曲:「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愈加懒散,上京会试,只照常规,全无作兴加厚之意。」也作「懒懒散散」。
2.把事情搁置一旁不加过问。《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过了年馀,已知张千、李万都逃了,这公事渐渐懒散。」
《國語辭典》:媮惰  拼音:tōu duò
苟且怠惰。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五。答刘子澄》:「因循媮惰,安得不至于此?」
分類:偷安怠惰
《漢語大詞典》:懒拙(懶拙,嬾拙)
怠惰笨拙。多表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藏拙自适。 宋 范成大 《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证一圆通。”
嬾拙:疏懒笨拙。 唐 杜甫 《发秦州》诗:“我衰更嬾拙,生事不自谋。”一本作“ 懒拙 ”。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清 汪懋麟 《焦山》诗之一:“夙负嬾拙性,人事厌城郭。”
《國語辭典》:怠忽  拼音:dài hū
懈怠轻忽而不专心。《书经。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國語辭典》:荒怠  拼音:huāng dài
荒废、懈怠。《书经。康王之诰》汉。孔安国。传:「当各用心奉忧其所行,顺道无自荒怠,遗我稚子之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