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心存目想
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
《国语辞典》:率尔成章(率尔成章)  拼音: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不经思索,下笔成文。形容文学作品粗疏、草率、不细心。《唐语林。卷二。文学》:「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三。醉吟先生》:「又有句云:『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人谓先生率尔成章,予谓先生的然有理。」
《国语辞典》:深思极虑(深思极虑)  拼音:shēn sī jí lǜ
思索得很深,考虑得很远。《明史。卷一七九。邹智传》:「以正人君子为腹心,深思极虑,定宗社长久之计。」也作「深计远虑」、「深思远虑」。
分类:思索考虑
《国语辞典》:苦思恶想(苦思恶想)  拼音:kǔ sī è xiǎng
尽力思索,绞尽脑汁。《镜花缘》第三二回:「并且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
《国语辞典》: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拼音:zǒu lái zǒu qù
来回走动。常出现于人处于思索或焦虑的状态中。如:「他在那儿走来走去地乾著急,就是想不出办法来。」
《国语辞典》:肚里寻思(肚里寻思)  拼音:dù lǐ xún sī
暗自思索。《水浒传》第二回:「董将士一见高俅,看了柳世权来书,自肚里寻思道:『这高俅,我家如何安著得他!』」
分类:暗自思索
《国语辞典》:澄思寂虑(澄思寂虑)  拼音:chéng sī jí lǜ
专一心思,冷静思索。《宣和画谱。卷一五。花鸟叙论》:「乾晖常于郊居畜其禽鸟,每澄思寂虑,玩心其间,偶得意即命笔。」
《国语辞典》:想不透  拼音:xiǎng bù tòu
对事物无法思索得清楚、透澈。如:「世界上有很多怪事,的确令人想不透。」
《國語辭典》:百思不解  拼音:bǎi sī bù jiě
经过反覆思考,仍然无法了解。如:「他为什么会在最后关头奇迹般的出现?真是令人百思不解。」也作「百思莫解」。
《漢語大詞典》:颠算(顛算)
反覆思索;斟酌。 老舍 《骆驼祥子》七:“ 祥子 的右肘很疼,半夜也没睡着。颠算了七开八得,他觉得 高妈 的话有理。” 老舍 《二马》第二段一:“心里,一个劲儿颠算:到底是多租几个钱好呢,还是一定不伺候杀人放火吃老鼠的 中国 人好呢?”
《漢語大詞典》:沈思熟虑(沈思熟慮)
亦作“沉思熟虑”。 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茅盾 《虹》七:“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 梅女士 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國語辭典》:绕脖子(繞脖子)  拼音:rào bó zi
比喻办事、说话不直接明瞭。如:「他都说一些绕脖子的话,令人费尽思索才明白。」
《國語辭典》:考虑(考慮)  拼音:kǎo lǜ
思量、斟酌。如:「这件事须先通盘考虑,然后再做决定,以免后悔。」
《漢語大詞典》:苦思冥想
尽心地思索和相象。 巴金 《创作回忆录·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人民文学》1976年第5期:“设计人员在搞设计之前,不只是埋头翻资料,或者捧着脑袋苦思冥想,而是跟着 余师傅 上沸腾的建筑工地,去参加火热的斗争,虚心拜老工人为师。”
《國語辭典》:冥思苦索  拼音:míng sī kǔ suǒ
形容动脑筋,反覆思考。如:「为了这次劳资纠纷问题,他冥思苦索了好几天,希望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也作「冥思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