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撮哄
哄骗;怂恿。《西游记》第三十回:“﹝那怪﹞遂与他挽了青丝,扶上寳髻,软款温柔,怡颜悦色,撮哄着他进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报人的只是乱嘈,牢中人从旁撮哄,把一个牢里闹做了一片。”
分類:哄骗怂恿
《漢語大詞典》:弄怂(弄慫)
(1).见“ 弄耸 ”。
(2).怂恿。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 符贱庚 ,你是一个现贫农,刚才说的那些话,是出于你自己的本意呢,还是听了旁人的弄怂。”
分類:怂恿
《國語辭典》:弄耸(弄聳)  拼音:nòng sǒng
兴风作浪,挑动是非,以从中得利。《水浒后传》第一回:「这两日是四月天,农忙停讼,没处弄耸,趁閒来此巡察,不想却好遇著阮小七一起人在此。」
《漢語大詞典》:扇奖
怂恿。魏书·刘辉传:“ 正光 初, 辉 又私淫 张 陈 二氏女。公主更不检恶,主姑 陈留公主 共相扇奬,遂与 辉 復致忿争。”
分類:怂恿
《國語辭典》:鼓吹  拼音:gǔ chuì
1.汉代列于殿庭的乐队,宴群臣及君上餐食时所用。大驾出游,有黄门前后部鼓吹,则用于仪仗之间;又赏赐有功之臣时,如班超拜长史,假鼓吹麾幢,即是臣下受特赐之例。
2.一般的仪仗乐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出入陈旌旗,鸣鼓吹,宛然像个小国诸侯。」
3.音乐。清。谭献桂枝香。瑶流自碧〉词:「䌽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
《國語辭典》:调发(調發)  拼音:diào fā
徵调、调度。《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光化二年正月,刘仁恭调发幽州、沧州等十二州兵马攻贝州。城中千馀户,尽为仁恭屠杀。」
《國語辭典》:风厉(風厲)  拼音:fēng lì
风很猛烈。《文选。张衡。南都赋》:「车雷震而风厉,马鹿超而龙骧。」《文选。曹植。七启》:「腾山赴壑,风厉焱举。」
《國語辭典》:教唆  拼音:jiào suō
指使他人作不正当的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当初韩信是你教唆他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包龙图道:『莫非是你包揽官司,教唆他的?』」
《國語辭典》:纵臾(縱臾)  拼音:zǒng yǒng
怂恿。《汉书。卷四四。衡山王刘赐传》:「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纵臾王谋反事。」
《漢語大詞典》:从谀(從諛)
亦作“ 从臾 ”。亦作“ 从惥 ”。 怂恿;奉承。从,通“ 怂 ”。《史记·汲郑列传》:“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寧令从諛承意,陷主於不义乎?”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宏而不博博而不宏:“至 文忠 ( 真德秀 )立朝时,御史发其廷对日,力从臾恢復事。” 清 顾炎武 《山阳王君墓志铭》:“而余在远,弗及为之从臾也。”
分類:怂恿奉承
《国语辞典》:扇火(扇火)  拼音:shān huǒ
1.扇风以助长火势。如:「生煤炉要懂得如何扇火,否则就会把自己变成大黑脸。」《西游记》第三九回:「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众仙童执芭蕉扇,扇火炼丹哩。」《金瓶梅》第二回:「王婆只推不看见,只顾在茶局子内扇火,不出来问茶。」
2.鼓动、怂恿。如:「这件事他正拿不定主意,你就别在一旁扇火了。」
《漢語大詞典》:鼓秋
摆弄。例如:我很喜欢鼓秋一些小玩意。
煽动;怂恿。例如:有话当面讲,不要背后乱鼓秋。
也说“鼓揪”
《国语辞典》:煽动(煽动)  拼音:shān dòng
怂恿生事。《旧五代史。卷三八。唐书。明宗本纪四》:「在途闻李严为孟知祥所害,以为剑南阻绝,互相煽动。」也作「扇动」。
《國語辭典》:说调(說調)  拼音:shuō tiáo
挑拨。《董西厢》卷七:「郑恒的言语无凭准,一向把夫人说调。」
分類:怂恿撺掇
《國語辭典》:搬斗  拼音:bān dǒu
挑拨是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当时奶子只道搬斗朝云一场,少也敲个半死,不想元普如此宽容。」也作「搬斗」、「搬逗」。
《國語辭典》:搬斗(搬鬥)  拼音:bān dòu
挑拨是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恐怕有甚风声,吹在老子和儿子耳朵里头,倒在老子面前搬斗。」也作「搬斗」、「搬逗」。
《國語辭典》:调唆(調唆)  拼音:tiáo suo
挑拨、教唆。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俺这厮偏意信调唆,这弟子业口没遭磨。」《红楼梦》第六八回:「这事原不与父母相干,都是儿子一时吃了屎,调唆著叔叔作的。」也作「挑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