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8,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老态
百态
狂态
交态
俗态
作态
水态
姿态
时态
情态
异态
娇态
常态
千态
儿女态
《國語辭典》:老态(老態)  拼音:lǎo tài
1.年老的模样。宋。王禹偁〈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成均吴博士同年殿省柳丞〉诗:「老态厌春华,病身忧宿醒。」
2.旧日或平日惯有的习性。也称为「故态」。
分類:老态衰老
《漢語大詞典》:百态(百態)
各种形态。 宋 欧阳修 《鸣鸠》诗:“君不见人心百态巧且艰,临危利害两相关。” 宋 苏轼 《过庐山下》诗:“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百花齐放’一语,使人想起了鲜花的百态,想起了艺术的各种各样的风格。”
分類:形态
《國語辭典》:狂态(狂態)  拼音:kuáng tài
1.狂妄放任的态度。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念臣流落有年,尚未除于狂态。」
2.疯疯癫癫的样子。《红楼梦》第五七回:「因此时湘云之症已愈,天天过来瞧看,见宝玉明白了,便将他病中狂态形容了与他瞧,倒引的宝玉自己伏枕而笑。」
《國語辭典》:交态(交態)  拼音:jiāo tài
人与人相交往所表现的态度。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唐。高适〈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漢語大詞典》:俗态(俗態)
(1).世俗的情状。 唐 王勃 《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态。 宋 秦观 《自警》诗:“从兹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路僻。”镜花缘第二回:“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3).世俗人的气质。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国 ;然俗态未尽,不可长生。然汝自此寿千年矣。”
《國語辭典》:作态(作態)  拼音:zuò tài
故作某种姿态。《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聊斋志异。卷二。侠女》:「亦烦寄告:假惺惺勿作态;不然我将遍播扬。」
《漢語大詞典》:水态(水態)
犹言水上景色。 唐 苏颋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 唐 杜牧 《齐安郡晚秋》诗:“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清 何绍基 《别济南》诗之二:“水态山容似客忙,谁从渔父问行藏。”
分類:水上景色
《國語辭典》:姿态(姿態)  拼音:zī tài
姿容态度。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六七:「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漢語大詞典》:时态(時態)
(1).世情,世俗。 唐 杜荀鹤 《晚春寄同年张曙先辈》诗:“莫将时态破天真,祗合高歌醉过春。” 明 姚汝循 《郡斋咏怀》:“安能逐时态,坐取索餐尤。” 清 唐孙华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之三:“蝇如时态犹争热,蛩异人情但逐凉。”
(2).时人的意态。 宋 黄庭坚 《一落索》词:“一番时态一番新,到得意,皆欢慕。”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今之作者,譬诸宫女,虽善学古粧,亦不免微有时态。”
《國語辭典》:情态(情態)  拼音:qíng tài
情状、形态。《列子。黄帝》:「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韩非子。二柄》:「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
《国语辞典》:异态(异态)  拼音:yì tài
不同的情态。《隋书。卷八四。北狄传。史臣曰》:「衰则款塞顿颡,盛则弯弓寇掠,屈申异态,强弱相反。」
分类:情态
《國語辭典》:娇态(嬌態)  拼音:jiāo tài
柔媚的姿态。南朝梁。简文帝〈咏舞〉诗二首之一:「逐节工新舞,娇态似凌虚。」宋。柳永 迎春乐。近来憔悴人惊怪词:「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
《國語辭典》:常态(常態)  拼音:cháng tài
1.固定的姿势和形态。《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舞无常态,鼓无定节,寻声响应,修短靡跌。」宋。秦观 寄孙莘老少监诗:「白衣苍狗无常态,璞玉浑金有定姿。」
2.本来的状态。《旧唐书。卷一三六。窦参传》:「夫趋势附权,时俗常态。」宋。苏轼 与朱康叔诗一七首之一二:「此君信意简率,乃其常态,未可以疏数为厚薄也。」
《骈字类编》:千态(千态)
李汉昌黎文集序周情孔思千态万貌
《國語辭典》:儿女态(兒女態)  拼音:ér nǚ tài
如小儿女般牵恋难舍的情态。唐。韩愈〈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帝泣谓妃曰:『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言讫,泪下如雨。伏后亦大哭。操怒曰:『犹作儿女态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