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念白  拼音:niàn bái
戏曲中人物的独白或对话。有韵白、口白两种,韵白接近官话,有明显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字音较为拖长;口白则接近各地方日常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也称为「宾白」、「念白」。
《國語辭典》:念白(唸白)  拼音:niàn bái
戏曲中人的内心独白或对话。有韵白、口白两种。韵白接近官话,字音较为拖长,有明显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口白则较接近各地生活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也称为「宾白」、「念白」。
《漢語大詞典》:马前(馬前)
(1).马的前面。礼记·曲礼上:“僕执策立於马前。”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2).戏曲术语。同“ 马后 ”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减少唱词、念白和加快演唱速度以压缩演出时间。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他好说话,后台嘱咐‘马前’,他就可以掐掉几句;‘马后’,他能在台上多绷一会。”
《漢語大詞典》:马后(馬後)
戏曲术语。同“ 马前 ”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增加唱词、念白和放慢演唱速度以延长演出时间。 田汉 《名优之死》第一幕:“ 凤仙儿 的《玉堂春》,早就要下了,您没有来,只好再叫她马后。”
《漢語大詞典》:散白
戏曲念白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以各地方言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
《漢語大詞典》:曲韵(曲韻)
戏曲、曲艺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字音标准。我国各地剧种、曲种在读音、咬字、归韵、四声调值等方面都有一定规律,大致均以当地语音为标准,但在表演一些反映古代生活题材的剧目、曲目时,则酌用中州韵。
《國語辭典》:韵白(韻白)  拼音:yùn bái
一种传统戏曲的念白。大概以中州韵为读音、咬字、归韵的标准,而四声的调值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有四声的组成,形成抑扬顿挫、铿锵有致的语调,较方言的念白节奏感更强,音乐性更明显。
《國語辭典》:中州韵(中州韻)  拼音:zhōng zhōu yùn
近代戏曲韵文所根据的韵部。大致反映的是元代北方的语音系统,由于其分别尖团音最为清晰,故为重视咬字的戏曲念白所广泛应用。
《國語辭典》:咬字  拼音:yǎo zì
说话时的字音、声调。如:「她咬字清晰,听起来十分悦耳。」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观剧有南北两派之别》:「北派之誉优也,必曰唱工佳,咬字真,而于貌之美恶,初未介意。」
《国语辞典》:咬字儿(咬字儿)  拼音:yǎo zì ér
旧剧演唱或念白时用反切法读字音,以别阴、阳、尖、团,使字音正确而清楚,称为「咬字儿」。
《漢語大詞典》:咬嚼吞吐
指演员的发音吐字,念白说唱。
《国语辞典》:唱作念打  拼音:chàng zuò niàn dǎ
戏曲上指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唱工、做工、念白、武打。
《漢語大詞典》:顿逗(頓逗)
(1).戏剧用语。指念白时暂时停顿而气流不断。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顿歇,有时间久暂的不同,又有顿逗(SlightPause)与顿断(FullPause)的不同,又有前用后用与前后双用的不同……对于略为重要的事物,只在字前稍作顿逗(即虽顿而口里气流不断)。”
(2).戏剧用语。泛指停留、间歇。 夏衍 《论〈十五贯〉的改编》:“中军上场下场二次,经过很长的顿逗,加上一段 况钟 的唱做, 周岑 方才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