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前虑(前慮)
(1).事前的谋虑。战国策·魏策一:“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
(2).对前方的忧虑。隋书·梁士彦传:“帝执其手曰:‘余之有 晋州 ,为平 齐 之基。若不固守,则事不谐矣。朕无前虑,惟恐后变,善为我守之。’”
《漢語大詞典》:至虑(至慮)
(1).深思熟虑。后汉书·刘玄传:“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2).最大的忧虑。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季末闇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乱生近暱,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积以然,故圣贤谆谆以为至虑。”
《漢語大詞典》:忧挠(憂撓)
忧虑困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韩郡王荐士》:“时 李汝晦 晦叔 自 楚州 幕官来改秩,而失一举将,忧挠无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宰相出山:“近年 王太仓 ……终不出以至於殁,然而攻击四起,哭子哭孙,忧挠无一日寧。”
分類:忧虑困扰
《漢語大詞典》:忧闵(憂閔)
亦作“ 忧悯 ”。 忧虑哀怜。《汉书·王嘉传》:“ 共皇 寝庙比比当作,忧閔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輒且止息,今始作治。”《诗·鄘风·载驰》“载驰载驱” 唐 孔颖达 疏:“我心则忧閔其亡伤不能救,故且驱驰而唁之。” 宋 曾巩 《救灾议》:“ 河 北地震水灾,隳城郭,坏庐舍,百姓暴露乏食,主上忧悯,下缓刑之令,遣拊循之使,恩甚厚也。”
分類:忧虑哀怜
《漢語大詞典》:忧灼(憂灼)
忧虑焦急。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屡迁不可,留则有嫌,此乃愚臣夙夜为忧灼也。”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尊堂忧灼,贤姊涕泣,上下愁苦,举家惨慼。”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笔墨精劲,慰諭曲折,深开忧灼烦苦之抱。”
分類:忧虑焦急
《國語辭典》:外伤(外傷)  拼音:wài shāng
身体外部所受的损伤,相对于内伤而言。如刀伤、火伤等是。
《國語辭典》:焦虑(焦慮)  拼音:jiāo lǜ
1.忧愁苦思。唐。温庭筠〈上蒋侍郎启〉二首之二:「劳神焦虑,消日忘年。」《聊斋志异。卷一○。何仙》:「我适至提学署中,见文宗公事旁午,所焦虑者殊不在文也。」
2.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包含心理感受与生理反应,通常缺乏明确的成因。
《漢語大詞典》:忡惙
忧虑不安貌。 三国 魏 应璩 《与西阳令孔德琰书》:“嘉麦禎祥,唯日未久,不图飞蝗,一旦至止……重云比兴,不降灵雨。丽此二灾,忧心忡惙。”
分類:忧虑不安
《國語辭典》:恤恤  拼音:xù xù
忧患的样子。《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唐。韩愈〈上宰相书〉:「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
《漢語大詞典》:悯嗟(憫嗟)
(1).忧虑叹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今则公忠道消,奸邪计胜,众情犹有惋叹,深分却无悯嗟。” 宋 苏轼 《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下之士有学古之志,而无学古之功;上之人有用儒之名,而无用儒之实,顾兹媮弊,常切悯嗟。”
(2).犹哀怜。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将染乞骸之疏,犹驰就日之魂,冀仁主之悯嗟,遂老臣之休退。”
《漢語大詞典》:顾累(顧累)
忧虑麻烦。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彭家珍密电滦军请扣军火》:“ 允仁 身负重责,多一日之躭延,即多一日之顾累。”
分類:忧虑麻烦
《漢語大詞典》:愁泣
忧虑哭泣。后汉书·刘盆子传:“赤眉众虽数战胜,而疲敝厌兵,皆日夜愁泣,思欲东归。”
分類:忧虑哭泣
《漢語大詞典》:忧惴(憂惴)
忧虑不安。旧唐书·裴延龄传:“十一年春暮,上数畋于苑中;时久旱,人情忧惴。” 宋 曾巩 《茅亭闲坐》诗:“信使忧惴息,詎无勤苦侵。”
分類:忧虑不安
《漢語大詞典》:念恤
挂念忧虑。 宋 王安石 《与沈道原书》之三:“肿疡虽未溃,度易治,不烦念恤。”
分類:挂念忧虑
《漢語大詞典》:边忧(邊憂)
对边防情况的忧虑。 宋 李曾伯 《水龙吟·席间诸公有赋再和》词:“冰释边忧,春生民乐,欢形佐史。”宋史·儒林传四·陆九渊:“乃请於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